中南海提“六稳”一年了 金融稳住了吗?(图)
“稳金融”仍然靠大量释放流动性进入金融系统来达到目标。(图片来源:adrian_ilie825/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7月1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在专项地方债和人民币贷款的助推下,中国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远超预期。去年7月的中共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其中的“稳金融”仍然靠大量释放流动性进入金融系统来达到目标。
7月12日,中国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2.1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6.77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26万亿元,同比增长4.3%。上半年净回笼现金628亿元。
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6万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67万亿元。
在专项地方债和人民币贷款的助推下,中国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远超预期。不过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信托融资加强限制以及地方债发行的减速,社会融资回升的持续性存疑;同时从企业中长期贷款等分项数据来看,社会融资增量虽仍高,但结构性差强人意。
分析人士称,包商银行被接管后,6月货币环境整体偏松,不过当月新增贷款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疲弱,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依然不强,需继续维持偏松政策姿态,下半年降准依然可期。
据《路透社》7月12日报道,申万宏源债券首席分析师孟祥娟说,“6月金融数据结构来看,主要靠专项债对社会融资形成支撑,其它包括信贷、债券和非标都表现一般,数据结构整体还是不佳。”
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钟林楠分析认为,6月社会融资远超市场预期,贷款和专项债是主要的支撑力量;贷款总量1.66万亿,高于近三年的均值。贷款总额主要靠风险偏低的居民部门贷款与企业部门短期贷款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总额与占比都显着低于季节性,表明银行体系的风险偏好依然偏低,实体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依然偏弱。
上海一银行交易主管称,“直接指向投资的都不怎么样,包括企业中长期贷款、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等,(经济)内生的力量还是看不到起来的迹象,我感觉三季度应该会有一次降准吧,同时还会辅以MLF和TMLF等操作,信用扩张还需要支持。”
中国官媒《新华网》7月11日报道称,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六稳”之策。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了“六稳”的重要性。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金融稳定对于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发展和就业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官媒采访时认为,当前“稳金融”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其次是稳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自去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亮起“红灯”:固定资产增速创1992年以来的新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较多;M2增速处于近30年来的新低区域;经常项目出现较大规模逆差。金融领域,股票市场大幅下挫,与世界主要国家股票指数走势背离。经济结构中国有和民营比例失衡,作为吸收就业较多的民间投资活跃度下降,不少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抵押平仓岌岌可危,民间P2P崩盘跑路违约,投资者损失惨重……
官媒《证券时报》评论文章认为,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是相互依存的,市场内部相互传染,如流动性急剧收缩形成金融“负循环”,极易诱发局部金融危机,酿成“黑天鹅”事件。
官媒的表态或意味着,“稳金融”仍然靠大量释放流动性进入金融系统来达到目标。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