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熊猫拥抱派”为何又发声了?(图)


中共一直视美国为敌人。(网络视频截图)

【看中国2019年7月11日讯】上周三(3日),《华盛顿邮报》刊发了一封致川普(特朗普)总统和美国国会的公开信“China is not an enemy”(“中国不是敌人”)。该信由5名美国前政要及知名专家学者执笔,95名美学界、外交界、军界及商界专家联署,其中不乏一些如雷贯耳的人物,如卜睿哲、孔杰荣、蓝普顿、李侃如、包道格、约瑟夫・奈等。公开信称,使中国成为敌人只会适得其反。这封公开信在中美两国社会都引起反响。

这些前官员和学者被统称为“熊猫拥抱派”,这可能过于简单化。他们并非都是为习近平和中共政权辩护的人,也并非都是从对华关系中获得极大利益的人,尽管他们中的确有人为习近平和中共政权辩护,也的确有人从对华关系中获得极大利益。但习近平近年的倒行逆施如实行终身制、对中国社会严加管控,已经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无法再为习和中共政权辩护了。所以他们沉默了。

此外,他们还有其他几个共同特点:1)在川普上台前,他们都曾经主导对华政策或者支持那些对华政策;2)他们对对华政策有所反思,但不赞成川普的极端强硬走向,也不赞成川普疏远盟国的做法;3)他们都认为如果美中两国实施全方位的脱钩,对美国而言,弊大于利;4)他们很长时间没有集体说话了。

大陆学者是这样解释“熊猫拥抱派”为什么沉默的:因为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在川普治下正在盛行,“熊猫拥抱派”担心会被贴上不忠诚于国家的标签而受怀疑和排挤,不得不保持沉默;他们在美对华政策的大调整进程中,是明显的失败方。但是公开信的调子受到中国政府的欢迎。中国外交部对这封信的反应是:中美不是敌人;合作是中美唯一正确选择;我们对中美关系抱有信心。

而美国方面的一些学者兼异议人士则用机会主义解读“熊猫拥抱派”为何突然发声。公民力量创始人杨建利先生观察到,这些在川普上台前主导美中关系政策的人物,在7月3日之前保持着沉默,至少是集体沉默,但在大阪峰会上,他们从川普对习近平的妥协让步中看到特的强硬对华政策柔软化的可能性,于是集体发声。

这种“麦卡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解读并非没有道理。不过,依我之见,他们的集体发声跟下边这个因素可能有更大关联,即,这些前官员和学者对共产党内部的改革及其党内改革派还寄以希望,存在幻想。

这反映在公开信七条建议中的第二条:“中国并非铁板一块,其领导人也并非冥顽不化。”他们的意思是,只有竞争与合作平衡,才能加强中国内部温和务实、建设性的声音。其实习近平通过几轮反腐整党清党,党内只有表面忠诚于习近平和骨子里不忠诚的区别了。另外,熟悉美中贸易谈判细节的人说,川普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曾不止一次地暗示中共领导层中的改革力量愿意推动美国议程。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如果美国的对华鹰派人士也认为中共党内尚存改革力量,更何况这些被指为“熊猫拥抱派”的温和派人士呢?假定中共党内确有改革派,那会是谁人呢?有人说就是习近平和刘鹤。这就Funny了!取消任期限制的人明明在大步后退,如何又成了改革派?

公开信中,我最不能忍受的一点是,这些前官员和学者们认为,是美国在凭空制造敌人,但却绝口不提中国视美国为敌久矣。这些人差不多都是中国或亚洲专家,不可能不知道美国一直是中国的头号敌人,从来没有改变过!从颜色革命、茉莉花革命到和平演变,中共政权一直防范的就是美国!

这100名美国前官员和学者或许不能代表美国的主流民意,但是他们的不同声音,应有助于厘清美中关系中至今依然混沌的地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未普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