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刚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是50厘米高?(组图)
为何刚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是50厘米身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每个宝宝出生后都会有手脚圈的,上面写着身长、体重、时间。这天隔壁床的人问我:我看到其他宝宝的手脚圈上面写的体重都不一样的,但是身长都一样的啊?是不是护士为了偷懒没有去测就随便写的啊。
新生儿的身高都是50厘米,要从孕妇的子宫构造说起,每个人的子宫大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多数人还是相同的大小。
怀孕后,孕妇外形最主要的变化就是肚子。这是由于子宫不断的变大。那么我们看看各个阶段,子宫都有哪些变化。
在怀孕前,孕妇的子宫只像小鸭梨大小,体积约为7*4.5*3.5厘米,重量在50克。
怀孕三个月时,子宫的大小有所变化了,看起来像个柚子,宫底已经可触及到了,在耻骨联合上,这时增大的子宫会对膀胱、直肠有压迫感了,孕妇出现尿频或尿不净的感觉。怀孕十个月,每个月的变化都是不一样的。孕周的增加也会使身体变化很大的。
到了十个月左右,临产前,子宫重1000克,增加了20倍,可以容纳胎儿和羊水约5000毫升,足月子宫长35厘米,宽25厘米,厚22厘米左右。
也就是说,到了足月分娩时候,子宫的长度,基本上就是在35厘米,而一名胎儿,蜷曲着头和四肢,基本上长度在35厘米,也就是说,胎儿在子宫里,不能长得太高,否则,妈妈的子宫会承受不住的。
从实际的情况看,也是如此,新生儿在出生时,基本上身高在50厘米左右,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后天发育当中,就出现了个体差异。到小宝宝满月时,小宝宝的体重比出生时平均增加了1千克,身高也平均增长了3-4厘米。
新生儿在出生时,基本上身高在50厘米左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因此,小宝宝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差异。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除了父母的遗传之外,还有喂养、营养、疾病、环境、睡眠、运动等因素。
细数新生儿常见特殊现象
究竟新生儿常见哪些特殊生理现象,需要父母注意但不需紧张呢?以下是来自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中,高雄医学大学李威德医师对15个新生儿常见特殊现象的解释。
特殊现象1、生理性脱水
不少父母看着宝宝的体重比出生时还低,不免心慌,甚至质疑是母乳喝不够才会这样,他强调,“新生儿生理性脱水是必经过程”,即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星期会有体重下降的现象,这是因新生儿刚脱离羊水,处于水肿的状态,需要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而造成体重逐渐减轻,“足月儿减少幅度约5%〜10%”。但自第七天起,体重多开始慢慢回升。
特殊现象2、新生儿黄疸
令许多妈妈感到恐慌的可能是宝宝有新生儿黄疸,李威德医师指出,“根据台大医院统计,台湾的宝宝中约有近3成人数因有黄疸而需要住院照光”,但父母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东方人体质易有黄疸,属于常见生理现象,他解释,宝宝脱离母体,但肝脏功能还不够成熟,当胆红素制造量太多,代谢过程出问题,或者无法顺利排出时,就会出现黄疸。李威德医师补充,“胆红素过高虽会引起黄疸,但胆红素也是一种抗氧化物质,近期有研究指出,认为黄疸可能具有保护如代谢慢性疾病的功能”。
特殊现象3、假性月经
少数女婴在出生一周左右,会从阴道流出红色分泌物,这称为“假性月经”,李威德医师解释,“这是体内还残留着母亲的女性荷尔蒙所致,有的则是分泌半透明白色分泌物渗出,如同成年女性的白带,或是合并胸部较大,甚至有的男婴也会分泌乳汁,通常几天后会消失,父母不需太紧张,只要清理干净即可”。
特殊现象4、脐带延迟掉落
李威德医师指出,“每个宝宝脐带掉落的时间不一样,快约1周,慢则3周”,只要确定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有不正常分泌物即可。不过,超过一个月仍未掉落,则必须找儿科医师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白血球附着异常的先天性免疫疾病。
特殊现象5、肢体蜷曲
新生儿习惯母体内的姿势。(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胎儿待在子宫一段时间,无法完全伸展四肢,出生后,仍因习惯母体内的姿势而维持肢体蜷曲的状态,属于正常现象。李威德医师说,“若是膝、肘关节弯曲角度过大或过小,表示肌肉张力增高或太低,需要进一步检查”。
特殊现象6、颤动
父母常会观察到新生儿有局部肌肉抽动的情形,尤其是在打开包巾时,可见手脚轻微颤动现象,李威德医师指出,“这是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所致,通常父母以手握住新生儿肢体颤动处,颤动就会停止,只要颤动时间短(约1、2秒),未合并吸吮、咀嚼异常、眼睛上吊,并不需担心”,若是握住后,颤动仍不停,则要怀疑可能有癫痫的问题。
特殊现象7、新生儿毒性红斑
李威德医师表示,“新生儿毒性红斑多在宝宝出生后2、3天至1星期内出现,好发于躯体、头部,为红色的疹子”,产生原因不明,但红斑良性无害,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即会自行消退。
特殊现象8、粟粒疹
粟粒疹为黄白色毛囊皮脂腺表皮囊肿,为皮脂腺阻塞所引起,李威德医师说,“常见生长位置以鼻头、脸颊、额头居多”,由于母亲荷尔蒙的影响,导致皮脂腺增生与阻塞而长出斑疹。不少父母看一眼就摸一下,他提醒,“不要抠,不要挤,以避免引发后续红肿发炎的感染现象,待汗腺发育完全,斑疹就会自然消失”。
特殊现象9、蒙古斑
蒙古斑常见于黄种人身上。(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李威德医师指出,“常见于黄种人身上的蒙古斑,是皮肤的黑色素密集所引起,多在臀部及背部可见青紫色斑块”。曾经有父母怀疑宝宝是否在婴儿室受到虐待而出现瘀青,“大部分宝宝在出生时就有,但慢慢才明显”,其实蒙古斑与儿童受虐后的瘀青有所不同。蒙古斑是一种良性胎记,多在6、7岁时消失。
特殊现象10、血管瘤
血管瘤是微血管的先天性扩张或增生所致,一般可分为两种,有一半以上新生儿的眼睑、鼻翼和后颈部常可见到平坦、暗粉红色的斑点或斑块,这是“焰色斑”,多于1岁前会消失;另一种称为“草莓斑”,较为隆起且呈鲜红色、外表似草莓样,出生时较不明显,约在两个月内出现,大部分在9岁前会消退。
特殊现象11、尿布疹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臀部容易受到尿液或粪便的刺激物质影响而有“红屁股”,若又没有勤换尿布的话,往往演变为尿布疹。李威德医师指出,母乳宝宝的便便含水量较高,看来稀稀的便便,却不像尿液能被尿布完全吸收,因此,务必要帮宝宝勤换尿布,避免让小屁屁与粪便接触时间过久,出现红屁股、破皮的状况,甚至合并霉菌感染。
特殊现象12、脂漏性皮肤炎
6个月内的婴幼儿常有此状况:在眉间、发际或脸上经常可见黄色油性分泌物,父母不免担心,但看宝宝吃好、睡好,又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李威德医师指出,“这是脂漏性皮肤炎,在有较多毛囊分布之处,如头皮、眉毛,不时聚积脱屑或黄色结痂,发生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皮脂腺分泌过多所引起的炎症反应,通常会自然痊愈,不需要特别处理,但状况严重时,最好让儿科医师检查,确认是否合并霉菌感染”。
特殊现象13、鼻塞与痰音
父母经常可听到新生儿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父母经常可听到新生儿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好像是鼻子塞住,又好像是喉咙有痰的感觉,总怀疑宝宝是否感冒了?李威德医师表示,“婴儿鼻翼较塌且扁平、鼻孔又较小,呼吸通道也较狭窄,若鼻腔内有分泌物时,很容易造成阻塞而发出痰音。加上婴儿对外界冷空气亦较为敏感,尤其是早晨或睡醒时,鼻腔分泌物会较多,鼻塞及呼吸有杂音的现象便会更为明显”。
特殊现象14、吐溢奶与胃食道逆流
新生儿多少会有溢奶或吐奶的情形,李威德医师解释,“由于新生儿的胃贲门括约肌发育较不成熟,使得食物容易逆流回到食道,可能是由嘴角溢出(溢奶),或是有些用力地把喝下去的奶喷出(吐奶),通常吐溢出的都只是奶水”。
特殊现象15、哭闹不安
让宝宝哭泣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单纯如尿布湿或便便了、饿了、胀气、便秘,甚至只是想撒娇;复杂的原因则可能是肠胃炎、肠套叠、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症、尿布疹、蚊虫咬伤、长牙、疝气,甚至像中耳炎、感冒、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等感染状况。父母可留意哭声的特征与规律,以做为医师诊断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