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佳二战步兵武器(四)(组图)


2008年在荷兰海尔德兰省发现二战时期的Mk 2手榴弹。(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接续:十大最佳二战步兵武器(三)

第七位:手榴弹(Grenade)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步枪或手枪以外,步兵的另一种进攻武器就是手榴弹。从标志性的美国“菠萝”手榴弹到德国木质长柄手榴弹(绰号“马铃薯捣碎器”)强大,轻盈,完美的尺寸,手榴弹是攻击阵地的必不可少的利器。拔去保险销,然后突然扔向机枪掩体或散兵坑就好了,手榴弹碎片可以对人体组织造成很大的伤害。

俄国是率先在现代化实战中投入使用手榴弹的国家,早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军队的手榴弹就让日军吃尽了苦头。二战期间,苏联军队研制了多种用于进攻和防御的手榴弹,其中颇具特色的当属RPG系列反坦克手榴弹。RPG-40是苏联军队最早装备的反坦克手榴弹,从外观上来看,RPG-40反坦克手榴弹就像一个装了握柄的铁皮罐头,特点是没有采用空心装药技术,而是单纯依靠大装药量来对装甲壳体进行破坏,优点是简单高效,但是对战争后期的中型、重型坦克杀伤效果微弱,于是RPG-40也转而用于对碉堡工事的攻击。RPG-40弹体直径95毫米,全长210毫米,内装TNT炸药200克,中心也有一个类似RGD-33的引信安装管,延时4秒。使用方法和传统长柄手榴弹一样,打开保险,拉弦甩出,由于200克TNT的大装药量,投出后需要及时隐蔽。但是由于RPG-40的质量过大,对装甲目标杀伤有限,在1943年后就被更先进的RPG-43所取代。


苏联的RPG-40反坦克手榴弹(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美军二战期间使用最普遍的就是MK II型防御手榴弹。电影上我们常见的美军胸前背包带上挂着三两颗MK II手榴弹。MK II型手榴弹于外型相似凤梨又名凤梨手榴弹,因保险握片的形状被称为“鸭嘴手榴弹”,重量约为660克,上部有破片槽,延时引信由拉环,保险销,保险握片,击针,击针簧,火帽,导火索和雷管组成,延时5秒。二战后被以M26系列(M26/M61/M57)及M33系列(M33/M67)取代。

德国人在二战中装备的手榴弹型号很多,但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还是德国两种战前研制和装备的高爆手榴弹:M24式长柄手榴弹(Stielhandgranate 24)和M39式小型卵形手榴弹(Eihandgranate 39),其中又以M24长柄手榴弹广为人识。手持MP38/40,腰挎M24是当时德国兵在军事影集中的典型造型。

M24式的弹壳将原型的整体式铸铁弹体改为薄钢板冲压成型,弹体内填充TNT炸药,弹体安装在一个中空的木制手柄上。依靠杠杆原理,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可以将其投掷的又远又准。德军老兵一般可以采用站立的姿势,把手榴弹投掷到50米甚至更远,这个距离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弹无法达到的。

M24手榴弹体积较大,在战斗中德军士兵通常将其插在皮带上或插入长统军靴中。大量搬运时使用一种薄金属板冲压的包装箱,每箱可以容纳十四枚。在反坦克和阵地攻坚作战中M24手榴弹还可以集束使用以增加破坏力。德军士兵用铁丝将七枚M24绑扎在一起,周围六枚去掉木柄减轻重量,中间一枚保留木柄作为起爆引信。同样也可以将中间的木柄去掉换上压发引信作为地雷使用。


德军24型柄式手榴弹(维基百科)

中国国民革命军所开发生产的“巩式柄状手榴弹”是参考于德国的M24手榴弹,而“巩式柄状手榴弹”之所以叫做“巩式柄状手榴弹”原因在于它最的原型最早是由河南巩县兵工厂所设计出来的,但是之后中国各地的兵工厂都有在生产。因为中国人与欧洲人相比体格瘦弱矮小,所以巩式柄式手榴弹为了符合当时的中国人的体格在设计有所改进。手榴弹柄状部分的设计的比德国M24手榴弹来得短小,几乎少了十公分左右,当然也缩小手榴弹的柄状部分,这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方便携带。


正在投掷巩式柄式手榴弹的中国士兵(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本文留言

作者Eagle Vision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