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习近平静下来的时候才似乎看出其实不太高兴。(图片来源: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
【看中国2019年3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杨浩采访报道)中共人大会议上,习近平在李克强开始发言的短短数十分钟内,便显得非常疲惫,时不时闭上眼睛或发呆。而李克强则是大汗淋漓读报告,不停地擦汗喝水,还多次出现口误,习李的焦虑现于形色。有经济学者称,北京当局不断提及风险,意味着这些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已经让决策层心惊,他还称,中国经济的各个风险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各个风险接连爆发,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也有分析指,经济临近雪崩,民众不满潮危及中共政权,才是中南海最忧虑的。
媒体聚焦习李肢体语言 窥探中共权力内部运作
中共人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和李克强表现异常被媒体聚焦。
BBC于3月13日报导,人大会议上,习近平在李克强开始发言的短短数十分钟内,便显得非常疲惫,数次长时间闭上眼睛和发呆;从央视直播中可以看到,李克强念这份报告时大汗淋漓,斗大的汗珠不断地从额头冒出,还流进了眼镜里,李克强数十次拿起桌上的毛巾擦汗。香港《明报》3月6日报导,李克强读报告时,似乎十分费神,多次停下喝水抹汗,还多次出现口误。
香港《南华早报》旗下报纸《墨石》3月7日报导,出席两会的中共高层他们的发型、衣着、肢体语言等都被媒体聚焦,以此窥探中共权力的内部运作。
外界分析,按理说李克强不至于怯场,但国内外形势的险峻,确实令他紧张,足以令李克强汗流披面。而习近平早在2月22日的政治局学习会议上对上层官员就放出话来:中共在全方位面临“重大风险”,如果官员让“危险”升级为真正的“威胁”,他们都将为此负责。
“风险”贯穿中共两会 学者:民众不满潮危及中共政权
今年以来,高层频频提及“政治安全”、“风险”。
习近平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官员会议上说,中共目前面临“七大风险”,涵盖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和党的建设等。
3月3日下午,中共政协主席汪洋做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称,中共“面对各类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复杂性”,“政协必须服务大局、维护大局”等。
3月5日,李克强的报告中,“风险”一词出现了24次。报告坦承,中国“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认为,北京当局不断提及风险,意味着这些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已经让决策层心惊。中国经济的风险点不止一个,而且各个风险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各个风险接连爆发,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当局近年才多次声称“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政治与经济学者程晓农3月1日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共当前面临的真正风险是经济风险,关于其他风险的猜想都建基于经济下行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个假设之上。但在中国这种集权体制下,经济风险本身就意味着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有多大,取决于对经济风险的原因究竟如何判断。
中国问题专家陈破空对自由亚洲电台称,所谓经济风险,就是中南海害怕在当前经济大滑坡的情况下,工人失业潮、企业倒闭潮、民众不满潮危及中共政权。因为,自六四事件以来,中共政权的唯一“合法性”,就建立在经济增长之上,如今,这个唯一基础已经动摇。
中国经济或面临雪崩
中共官方把今年的经济成长目标,从去年的“6.5%左右”,调降到“6%到6.5%”。李克强13次提到“困难”,警告今年将面临严峻及复杂的环境。
美国之音3月9日报导,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3月7日发表报告称:中国GDP掺水2008-2016每年平均夸大1.7%。2016年实际的储蓄率也比政府公布的数字低7%。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放缓比官方公布的程度更为严重。
报告中说,中国的国家数据是根据地方政府上报的数据而来,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达到增长和投资目标就会得到奖励,因而促使地方政府虚报数据。中国的国家统计局再调整地方政府上报的数据,来计算国家的GDP增长率。
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导,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威廉斯(Mark Williams)认为,未来10年内,中国GDP成长将一路从6.0%至6.5%区间,下降到2%。
唐新元表示,中国经济数据含有水分的问题始终被各界质疑,就连李克强也曾坦承只能用来作为参考,而不是经济决策的依据。各级政府数据造假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官场有升官秘诀:“一级一级向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典型的例子,就是天津的数据编造不下去,主动挤水分导致经济断崖式下跌。
据《自由时报》报导,日本工具机工业会(Japan Machine Tool Builders’Association,JMTBA)3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对中国的订单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4%,连续12个月低于前年。
3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月份中国外贸数据大幅下滑。2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跌20.7%,进口同比下降5.2%,贸易帐为顺差萎缩到41.2亿美元,收窄87.2%。
有推特网友发现,中国2月份对外贸易额,环比(就是与今年元月份对比)竟然下降了89.5%,比预期值减少84.5%,衰退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据《自由时报》消息,摩根士丹利(俗称大摩)最新报告指出,中国贸易顺差占GDP(国内生产毛额)比重已降低到0.4%,未来经济成长恐需更依赖外资流入,预期今年中国贸易恐转为逆差。
作者张林在“中国经济或面临雪崩”一文中称,这组数据,可能创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最大跌幅,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急剧下滑,似乎进入了雪崩阶段。
张林称,因为中国经济的本质,乃是农民工的手指头创造。数亿年轻的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每年工作超过350天,的确曾经把大量工作岗位吸引到中国,创造了所谓的中国经济奇迹,使中国GDP成为全世界第二。
“死”使中国人口红利消失 导致出口加工业急剧萎缩
中国强制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的后果。中国官方新华社曾报导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少生4亿人;而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数字,中国每年堕胎的数量高达2,300万例。30年至少少生8亿人。
威廉斯认为,受过去“一胎化”政策影响,中国的劳动力持续萎缩。凯投宏观预测,目前中国的劳动人口,正以每年0.2%的速度减少,到2030年,劳动力萎缩恐将使中国GDP成长减少约0.5%。中国2018年新生儿人数年减12%,仅约1500万人,比2015年的官方预测值少了近1/3。
2018年11月7日,中国官媒报导称,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年轻劳动力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也同步下降,进而导致劳动力供给短缺,劳工成本上涨过快,无形之中增大了企业经营成本。
据《证券时报》3月20日报导,爱普生中国确认将在2021年3月关闭深圳区域手表制造公司,已裁1700多人。这也是继2018年以来,三星、奥林巴斯等日韩跨国大型企业深圳工厂第三起关门。
报导称,这一选择与2015年,日本另一钟表巨头西铁城解散位于广州的工厂基本一致——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加上环保标准的要求的提高,因此,缩减生产规模、关闭产线甚至工厂成为了必然选择。
外资企业撤离潮关系上亿人的生机
3月19日,据路透社报导,德国最大零售商麦德龙开始出售其在中国的95家门店和房地产资产,价值在15亿至20亿美元之间。麦德龙在中国拥有11,000多名员工,2017-2018财年销售额为30亿美元。
2018年7月美中贸易战开打之前,许多外商就已经因为中国的土地、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利润减少,而不断从大陆撤资。
另外,从2017年起,官方发布“限污令”后,仅京津冀地区关停的企业,就高达17.6万家。
美中贸易战正式开打后,包括美国硬盘大厂希捷、韩国三星电子,日商东芝、Sony等国际企业,已经将生产线撤出或是准备撤出中国。
根据美国商会的调查,为了对抗贸易不确定性,在华经营的430家美国公司,约有三分之一正在考虑,是否要将零件或组装转移到中国之外。
外企掐着中国一线城市的命脉关系着数以亿计人的就业。
据《安邦每日经济》报导,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外资在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仅为2146亿,对比2011年5087亿这一数字,短短6年时间便下跌了57.8%。此外,据相关数据显示,虽然外资企业占全国企业不足3%,但创造了近一半的对外贸易、2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0%的税收收入。
在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中,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比分别为46.5%和43.2%,国有企业仅占10.3%。除此之外,外资企业更是掐着一线城市的命脉。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拥有2万多外企的广州,外企已占据全市工业总产值规模的62%以上。在上海,外资贡献2/3的工业总产值;对深圳经济贡献高达70%。可以说,是外资企业撑起了四大一线城市。此外,包括苏州、厦门等城市,外资都占有压倒优势。再者,国内还存在很多靠着外资生存的供应商、上下游企业,粗略估计影响人数应该数以亿计。
有分析称,实体经济凋敝,外资企业纷纷逃离,这片土地最终只会增加更多的失业人口。
740万人返乡创业还是失业?官民解读不一
根据中共农业农村部2018年11月8号公布的数据,目前返乡创业人员高达740万人。官方声称,上述人员包括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和科技人员,平均年龄40岁,高中以上学历占40%,已经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主力军。
法广2018年11月13日报导称,北京称七百多万人返乡下乡振兴农村惹疑。
报导指,网上有人议论,别把农民工返乡潮改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来粉饰,还有人把这种现象和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连在一起,大量私企破产,许多人无出路,农民工只得返乡。有人评论称,这些返乡下乡人员,转换个身份,其实就是“失业人员”。
《多维》引述一位粉丝达31万的“颜值财经程凌虚”的财经博主说,新失业人员高达740万,正好与有报道的今年上半年倒闭企业504万家的数据相吻合。明明是大规模失业,却偏说返乡创业,“你当民工是傻子?”
失业潮冲击白领 李克强报告中30次提“就业”美媒:当局很难把经济从衰退中拉出来
中国白领也没逃脱失业潮的冲击。由于经济放缓和竞争加剧,路透社引述彭博3月19日报导,腾讯正准备对约10%的管理层人员进行裁员或降职。
《财经》报导称,网易有一轮较大幅度的裁员,严选裁员30%-40%,味央裁员近50%,公关部裁员40%。
前不久,京东还宣布今年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此外,滴滴宣布将裁员15%,涉及员工超2000人。
早在2018年12月26日刊登在艾瑞网,由经济学者卢松松撰写的“寒冬潮袭:2018互联网公司年度大裁员”一文就称,“裁员”消息一波接着一波。各互联网大厂员工,率先沦为泡沫破灭时的“代价”,年底被裁,哀鸿遍野。
据统计,从京东、知乎、锤子、到美团、摩拜等,过去几个月,至少11家大型互联网企业传出裁员消息。年底,没有一家公司承认自己“裁员”,但“裁员”动作最后均落地实施。进入12月份,社交网站上“裁员”爆料突起,百度搜索指数冲至半年内最高。
据研究公司环球资源合作伙伴最近的一项调查,科技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及其他大型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高管和高级员工对近几个月来公司裁员的描述是高达30%。
《纽约时报》3月15日报导,中国经济放缓引发的工厂和建筑工地停工的裁员和降薪潮,已经波及到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们,这显示中国经济的放缓幅度比官方数据显示得要大。
中国问题专家庞锺对《看中国》说,中小企业关闭潮也大量出现。2018年至今就业市场,民企暗淡。仅2018年中国的中小企业就关闭了500万家,达到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6。过去几年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中共一方面采取国企入股,另一方面在民企建立党支部来加强控制。
另外,中国AI政策导致结构性失业加重。中国劳动力面临与机器人争夺饭碗的新困境。
《自由时报》报导称,目前中共官方失业率数据仍为5%以下,然而中国从2002年到2017年整整16年间公布的失业率数字,永远在3.9%到4.3%间,使外界难以信服;《BBC》报导认为,中国的失业率可能达到官方数字的3倍,也就是10%以上。
庞锺认为:中国失业率大幅上升。据2018年的统计:中国的真实失业率是19,212万失业人口/83,887万适龄人口=22.9%。
现在中国总人口仍然是13.9亿,去年3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部就业人口规模是7.76亿(其中有2.86亿农民工),劳动力年龄人口仍然是9亿以上。这些数据与星火记者联盟测算失业数据时的2016年度基本数据相比,几乎没太大变化。也就是说,真实失业率仍然高达22%以上。
李克强在报告中说,将稳定就业视为几项优先要务之一,但据人力资源公司“万宝盛华”(ManpowerGroup)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招聘计划正在减少,代表中国目前的就业情势仍在恶化中,北京上海尤其严重。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3%。
《纽约时报》还称,白领就业机会下降还表明,中共政府将更难把经济从衰退中拉出来。
中国养老基金透支“后顾之忧”让民众对未来失信心也让当局遭“风险”
“养老”一词在李克强的报告中出现16处。中共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共《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郭玮在3月15日的记者会上称,“养老”出现的次数前所未有,“我觉得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应对。”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披露: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目前的养老基金帐户已被透支,难以发放养老金给退休人士,因此养老基金已处于隐性负债状态。目前养老金总和结余只可以满足各省17个月的支付。
2015年养老基金入不敷支的省份一共有6个,报告预算,到了2022年,将有13-14个省份养老金入不敷支,接近全国省级单位的一半。
贵州大学前经济学院教授杨绍政2月25日对亚洲广播电台说,官方机构只计算了党政部门丶事业单位丶国企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中国若要实现真正的全民养老,还有一大批人未被计算在内:“老农民丶还有城镇非职工的老居民”,这个群体的总人数比党政部门等离退休人员总人数还要大。
报告指1998年政府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额为24亿元,但到2017年就升到8004亿元,即在不到20年间增长332.5倍,按此增速,2019年政府财政要补贴1万亿以上。庞大的养老金额给本来就下行中国的经济带来巨大负担。
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2.5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7.9%。2016年中国市长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达到4.8亿人,在人口中的比重34.1%。
受政府“计划生育”影响,中国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式,使社会迅速老龄化。报告指,中国的劳动人口正以每年三丶四百万的速度下降,而每年达到退休年龄的新增人口近千万。
从大陆网络上列出的官方阶段性养老口号上,就可以看到官方对养老问题的纠结:
198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199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
2012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2013年“以房养老”
2018年6月4日上午央视隆重推出的:抱团养老,不给国家、政府添负担……
有网友跟贴一句口号:“退休就死好,不用来养老。”
“解决好养老的问题越来越迫切。”郭玮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年轻人看到老年人如果是悲惨的样子,可能自己也会失去信心。”所以解决好养老问题,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心。
有分析称,说白了养老问题已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是当局重大“风险”之一,到了躲不过去的时候了。
十余省未达2018年GDP增长目标 地方债占当地GDP总收入120% 老百姓的口袋被瞄准
《华尔街日报》2月27日报导,中共国家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张明说,到2017年,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的表外借款接近23.6万亿元。若将这个隐藏债务考虑在内,政府债务总额大约占中国经济总量的67%。地方政府债务可能达到了当地GDP总收入的120%。
中国地方债的新变化,北京因此出台了新政策。从3月25日起地方债即可通过银行柜台向个人销售。而地方政府债务被公认的风险极高,甚至有高级财经官员披露,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想还债。
综合中国内地媒体3月24日报导,宁波市财政局、浙江省财政厅先后通过中国财政部政府债券发行系统面向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标志着地方债首次将投资群体扩容至个人和中小机构。
3月7日,在中共人大会议记者会上,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到去年末,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18.39万亿元。刘昆坦言,确实有一些个别地方的地方政府仍然存在法定限额外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也就是所谓的政府隐性债务。
地方债务风险其实已经集聚,只不过地方政府大量的、不断的“借新还旧”,让问题看起来表面很平静。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去年5月19日在北京参加某论坛时透露,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甚至许多地方连利息都还不起。
政府报告73次提及“稳” 2019年公共安全预算支出却超低 而3000多亿支出去向又成迷
台湾中央社3月15日报导,今年两会,透过李克强长达155分钟的记者会,传达了北京“稳增长、防风险”的主轴。其实,反映了中共高层最在意的一个字:“稳”。官方今年“两会”看重的是经济和可能衍生的风险。
李克强读工作报告中曾73次提及“稳”,俗称“维稳费”的2019年公共安全预算按理应会上升,但今年公布的预算却不加反减。
法广3月11日报导,财政部3月5日公布的2019年包括维稳的公共安全预算支出只有1797.8亿。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在《明报》撰文指出,根据财政部去年的预算案,2018年的公共安全预算是1991.1亿元,若是增加5.6%,今年应已突破2100亿元,但今年公布的预算却是不加反减,且比去年基数还要小,明显出现“不协调”之处,未知是否计算方法已经改变但又没有公布。
就在3月8日的人大上海代表团小组会议上,中国财税专家刘小兵直言,按照经济性质分类,中央本级的基本支出中,其它支出一项有3000多亿,占到27.3%。”这3000多亿到底去哪里了,不能简单地用‘其它’打发掉。”
海外有媒体质疑,中央支出不明是掩盖“维稳”经费的使用。2013年“维稳”经费预算达7,690亿元,国防预算为7,201亿元。由于打压国民的“维稳”经费接连多年超过军费,因此备受外界诟病。从2014年开始,中国财政部发布的预算报告中不再列出“维稳”经费支出,只提到“公共安全支出”。
庞锺认为,失业率不仅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四个常见的指标之一,而最为敏感的是失业率过高直接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威胁中共的政权。
中南海最怕的是象阿拉伯之春那样众多失业人挑战政权,一旦经济风险成为政治风险,高额的“维稳”经费就成了镇压民众的保障,但靠镇压维持的政权还能持续多久也就可想而知。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