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它一到 代表虫儿被惊醒 农人怕打雷?(图)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图片来源:Pixabay) 

今日可是惊蛰到来之时。提到这个惊蛰,你会联想到什么呢?很多人看到这两个字,多半是猜想这理应是透露着世间万虫被惊醒的意思。是的,这个身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的惊蛰,顾名思义,正是指:暖春来到,春雷响起,大地万物逐渐萌芽成长,而那些从寒冬降临就纷纷躲入地底土壤中潜伏以避冬的昆虫开始被惊醒。

不过,话虽如此,但事实上那些昆虫是听不到雷鸣的,虫儿的惊醒出洞,全是受到气温回暖的影响。至于那些偶然响起的雷鸣,其实也是因为环境的湿度增高,接近地面的热气会上升或是北上的湿热空气的活动力增强变频所致。只是,虫儿受雷鸣惊扰而一一苏醒并出来活动,与万物一齐迎接春神光临的说法还挺受人欢迎的。听起来也比较春意盎然、洋溢着无限春天的欢乐。

现在,就让小编简略地为各位介绍一下这个在雨水之后,春分之前的令人愉悦的节气--惊蛰吧!

惊蛰,约莫在每一年的3月5日到7日之间降临。惊蛰这一天,正好是太阳抵达黄经345度之际,而惊蛰的意涵则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载的:“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被古人分成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这段话的意思是:“桃花逐渐繁盛、转红;黄鹂啼鸣;老鹰潜藏起来以繁育后代,而周围的鸠(布谷)的数量则变多了起来。”

虽然惊蛰时值春暖花开,可是还是要来点雷声才能让人心安。只是,谁会最心安呢?就是农人!

因为农民虽然在这时节忙碌于插秧、播种等农活儿,不过,他们其实是很希望听见春雷大响的。因为农夫总是会依据“惊蛰”这天是否有雷鸣来预测该年的收成是好是坏。倘若真有打雷,那农夫可乐了,因为这正预告这一年农作物的收成将会很好;倘若少了雷鸣,农夫换得忧虑了,因为缺雷可给了个坏预兆:这一年可能会出现饥馑。不过,倘若春雷响早了,也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在惊蛰这个节气到来之前就发生雷鸣,则预告未来将可能出现连续49天都是春雨连绵的异常现象。雨水不断的情况一旦发生,是很容易遭遇灾害的。故民间流传一农谚:“未到惊蛰雷先叫,四十九日暗天打”,正指此说。

由于惊蛰意味着春耕的开始,古代百姓为了祈得风调雨顺、万物和乐,会在这时候敬奉惊蛰的节气神--雷神,故古时候的人会在这时纷纷贴上雷神画像,虔诚祭拜,或是选择前往去庙里烧香祭拜,期望来年免遇灾害。

明年的惊蛰来临日

2020年惊蛰:3月5日,皇历2020年二月十二。

本文留言

作者Yi-hsin Lu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