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能从饮食看透一个人?(图)
孔子的饮食口号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求精求细:饮食折射出品德与精神
清代的朱柏庐写下过一篇著名的《朱子治家格言》,其中论述到饮食的名言有两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话为大家熟知;另一处是“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餐具只要朴实整洁,瓦盆磁盘也比金杯玉盏好;饭菜只要简约精细,青菜豆腐好过鱼翅燕窝。反对奢华,求精求细,这种简约而精当的饮食精神,一直为我们数千年来所秉承传扬。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饮食口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做饭用的粮食不怕舂的精良,肉和菜不怕切的精细。求精求细,既是对烹饪的一种要求,也是儒家居敬行简的一贯精神。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反对饮宴无度与奢靡浪费。商纣王酒池肉林,随之国亡身死;晋代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石崇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两人都下场可悲。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尝遍人间美味,想尝尝婴儿的肉是什么味道,他的厨师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蒸熟献给齐桓公,由此得宠,但齐桓公也最终命丧易牙之手。所以宋代欧阳修总结得最好:“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富贵不淫方为大丈夫。
所以,孔子常常教导弟子们不要去追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而应该能接受一种简朴平凡的饮食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对于人生大道的不懈追求上面,从而成就自己的圣贤品格。孔子谆谆教诲他的弟子们“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从吃看懂一个人
对于家境贫寒、箪食瓢饮、居住陋巷、好学不倦的弟子颜回,孔子大加称赞:“贤哉回也!”意即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从吃的问题上看出人的品质,孔子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
孔子周游列国的途中,受到一次“绝粮七日”的困窘。《史记》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依然弦歌不辍。圣人的情怀,竟是如此的高远!
所以,孔子曾经总结出一句名言:“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离开仁德,怎能配得上君子之名?君子连吃一顿饭的工夫也不违背仁德,急遽紧迫之时一定要这样,颠沛流离之际一定要这样。吃饭也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追求。
随着烹饪技艺的不断发展,美食也成为许多人艺术实践与追求的对象,他们的不断参与,同时又大大丰富和促进了没事的发展。东坡肘子、宋嫂鱼羹……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单独写了一章《饮馔》,袁枚列出了长长的《随园食单》。美食融入了艺术,便包裹上了厚重的文化。
吃与不吃:面对欲望学会拒绝
美食当前,美酒在杯,美人在侧,诱惑在前,有几人能拒绝欲望的诱惑?追随欲望,就是凡人;拒绝欲望,就是君子。
孔子在吃的问题上鲜有论述,到是他的弟子们从老夫子的日常起居饮食中总结出他老人家长寿的规律。在《论语》一书中,“食”字也出现41次,其中30次都作“吃”来解释,但是其中大多都是在说“不食”,《论语・乡党》一篇中,竟重迭了十五个“不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食胜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言,寝不语。
敢于对面前的美食说不,是孔老夫子的高明之处。他提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不多食”、“食无求饱”、“唯酒无量、不及乱”“疏食菜羹”等一系列养生主张。
“肉虽多,不使食胜气”意为:面前的肉虽然很多,但不要吃的比主食还多。与孔子同时代的老子也讲“五味令人口爽”,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甚至会不辨香臭。应当说,孔子的这一思想观念完全符合现代营养科学及平衡膳食的要求。只有主辅食品搭配合理,才能充分吸收动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使人得到合理的养分,有利于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不仅如此,孔子还强调饮食的卫生及环境问题,这在当时尤为难得。“色恶,不食。”意思是说,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臭恶,不食。”色味不好,不吃。“失饪,不食。”烹饪当有度、有节,否则不吃。“不时,不食。”如果不是进餐时间,就不吃。“割不正,不食”,在宰杀猪、羊时割肉不合常度,是失礼的,食物形态也被弄坏了,所以不吃。“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以不醉为度。“沽酒、市脯不食。”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熟菜,往往不清洁卫生,都不能吃。不撒姜食,不多食。”即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因为姜味辛,可祛湿解毒,食前吃一点有益于健康和饮食。讲究饮食卫生,才能杜绝疾病和意外,才能保身惜命。
孔子的审慎在生病时依然警觉,有人送给他治病的药,他面对这种新特效药,说“丘未达,不敢尝”,我没弄明白这药的药性,不敢乱吃。有些人生病四处乱求医、乱用药,最终越来越厉害,不是药吃少了,而是吃多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