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发生不幸的乌台诗案 为何还能造福后人?(组图)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是苏东坡耐人寻味的书法语录之一。 (看中国合成图)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是苏东坡耐人寻味的书法语录之一,意思是书写前没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正如蔡邕所言,“欲书先散怀抱”,心中无窒碍,自然能够心手相应,意到笔随,若一味挂心的想把字写好,则写出来的字难免因心急而僵化,或过度匠气雕饰而流于矫揉造作。

苏东坡的无意于佳乃佳让我想起提拔他的长辈欧阳修欧阳修一生热爱书法,而且“愈久益深而尤不厌”,但他却以全然轻松自在的态度来玩味书法。他有一段关于书法佳与不佳的体会:如果写字是“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耶”。对他而言,根本没有什么佳与不佳的问题,执着于求佳是因为蔽于好胜之心而不自知。他因喜爱书法而学习书法,这样的单纯使他能够无役于求佳、求胜之心,终生热衷学习而又轻松以对。

赤壁赋


《前赤壁赋》,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天真烂漫的苏东坡,在政治上表现出直言无讳、嫉恶如仇的耿介性格,对于朝政流弊每每借由诗句讬事以讽。但君子向来不容于小人,苏东坡也难幸免。元丰二年(1079),一些投机政客从东坡的诗文中罗织罪名,并以谤君之罪将他逮捕,送入京师御史台狱。此桩“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不得签书公事,形同软禁。

苏东坡在黄州五年,一方勤读佛书,一方面与质朴的农夫、渔民为友,以大自然为家。他的心性更为提高,胸襟益加开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体悟,而他的艺术才情也获得升华。或发而为文,或椽笔而书,在此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传颂千古的诗文与书法墨迹。其中《赤壁赋》更是书文并茂的文化至宝。《赤壁赋》里有皎洁明月,静肃深沉的洞萧声,宽阔的江风山水,更有人与自然合一,永存不灭的人生哲理。不同于一般尺牍的率性随意,东坡此书以行楷为之,用笔上有更多的中锋,有如乾隆所言,如“纯绵裹铁”,笔力敛聚于筋骨,只让人看到丰腴宽博的外貌。通篇观之,平正中有晋人的潇散,典雅而庄重。明朝书法家董其昌对它评价很高,认为此卷书法是“坡公之兰亭”,“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寒食帖


苏轼的书法《寒食帖》的邮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苏东坡另一书文俱佳的代表作《寒食帖》也出自黄州时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小屋如鱼舟,蒙蒙水云里”。此诗有感伤,有沈郁,有惆怅,但却无丝毫怨恨,而有一种旷达与幽默。也许,这就是东坡吧!此幅书法作品,笔意酣畅而多变,化而为势,则见跌宕起伏;形成行气,则大小错落,时而绵密,时而舒展,可谓是心手相畅的完美杰作。元朝书法家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并非过誉。

上天为东坡安排了“乌台诗案”,使他的政治生涯坎坷难行,而东坡却从这样的人生经历中脱胎换骨,用他的才华为人类留下可贵的文化资产。由此看来,东坡虽为文化官僚所陷而有一时的不幸,但不幸的只是一时,有幸的却是千秋万代。

本文留言

作者明训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