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心防的领养小孩(图)


领养的小孩有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不想轻易付出感情,以免受到伤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进入收养程序,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资深媒体人黄光芹在其新书《贝比来了》就提到,想成为母亲的渴望,她选择用领养小孩的方式。因他和另一半,不想刻意隐瞒孩子身世,所以没有一定要领养3岁以下孩子的顾虑;相反地,他们反倒愿意给大一点的孩子机会。

我和老公这辈子,虽然一直想为人父母,却始终未能如愿。好不容易盼来我儿,一开始却等不到他开口叫我们爸、妈。打从第一天开始,他与我们到儿童新乐园去玩,就叫我们叔叔、阿姨。我也不以为意:“这很合理啊!我们才刚开始相处,彼此还很陌生,他羞于启齿,其实很自然。”等他来试住以后,我们期待他会改口;但半年过去,他依然叫我们叔叔、阿姨。

我几次问他:“你过去连育幼院的保母妈妈,都叫妈妈了,为什么不叫我妈妈?”他回答我说:“过去我在寄养家庭,我也叫他们爸爸、妈妈;在育幼院叫保母妈妈,也叫‘妈妈’,他们都不是我真正的爸爸、妈妈。”

小孩总有害怕的时候,需要妈妈的保护。打比方说,他的天敌是蜘蛛和蟑螂,每当与它们狭路相逢时,都会吓得惊声尖叫,甚至会直接跳到我身上。就算是这时候他紧急呼叫我,还是叫:“阿姨!阿姨!有蟑螂!”我有些怅然若失。

他在家里叫,也就罢了;他常常在外面叫,有时候让我们有些尴尬。回想当时,他似乎有疏离感。他第一次参加我们社区举办的圣诞晚会,内心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当看到人多的时候,常退到角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我理解他!当时他尚未入籍,与我们不同姓,怕被邻居问起,他不知该如何回答。

我们第一次参加家长会,他似乎也有同样的顾虑。他其实早看到我们进校园,却假装不认识,躲得远远的。直到我们要同学通知他:“你爸爸、妈妈来了!”他只看我们一眼,就跑得不知去向。每个礼拜固定跟我们打球的球友,两年之后跟我们提起:“这两年,他变化好大;否则他刚来的时候,有些疏离感,总是躲得远远的。”

他心底其实很想早一点正式成为我们家的孩子,不必多作解释。但是时候不到,要强迫他叫爸、妈,的确有些尴尬。我其实也很怕他在同学、老师面前,大声喊我们叔叔、阿姨。我担心,同学若是知道我们还不是他的爸、妈,而只是叔叔、阿姨的话,保护伞不在,会对他另眼相看。即使因此对他再三耳提面命,他还是不为所动。他的班导师也意识到同样的情形,要叫他改口,他还是不愿意改变。

我预判,他内心那个小小世界,似乎自有盘算,想等到正式成为我们家的孩子,才打算开口叫我们爸、妈。那是他自我保护的机制,他不想轻易付出感情,以免受到伤害。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嘴巴虽然硬,与我们相处却进展神速,比亲人还亲。我有把握,他终有一天会叫我们爸、妈;而且他一旦开口叫人,一定会先叫我妈。因为我老公平常凶得不得了,不像我每天跟他黏在一起。就算他永远叫我们叔叔、阿姨,我也不会介意。

果然,有一次他洗完澡,像往常一样扑向我怀里,让我用浴巾将他裹住,同时将头枕在我的肩膀上,嘴里突然发出“姆妈!姆妈!”的声音。虽然不十分清楚,却令我心头为之一颤。我很笃定,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开口叫我一声妈。

结果却大出意料!当他果真在不久之后,用堆积木的方式,婉转表示时,起初先堆出个“杨”、随后那个“爸”字,随即应运而生。我老公平常不太善于表达情感,但当时他内心如波涛起伏,久久不能自己。赶紧拿出手机,捕捉那一刻难得的画面。我也十分感动。这证明了他已接纳了我们。虽然他羞涩地用积木表达,但离他开口叫我们之日,已在不远处。

果然,几天后的一天深夜,他听见打雷轰隆轰隆地,从梦中惊醒扑向我的怀里。“妈妈,好可怕哟!”“不怕!不怕!只是打雷,妈妈在这里!”接下来的夜晚,我带着笑意入眠,梦里不知身是妈,知道他终于来了,而我早就等在那里!

本文节录:【贝比来了】一书

本文留言

作者黄光芹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