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持续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生活习惯很重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随着医学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罹病的老年人口比比皆是,“疾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困扰和痛苦!其中,巴金森氏症、中风、老年痴呆症并列为老年人的3大疾病,影响健康甚钜,以下和大家浅谈关于巴金森氏症的相关议题。
年轻人也会罹患巴金森氏症
我们一般认为巴金森氏症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是!根据台湾台大医院神经部主治医师吴瑞美指出,门诊中有将近2成患者属于年轻型巴金森氏症,原因多半和基因与家族遗传有关。甚至有约18岁的高中生罹患此病,而且姊姊也于28岁时发生类似症状并确诊罹病。
不过,如果能够尽早发现,把握治疗时机,患者还是能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目前巴金森氏症的治疗方式有许多种,例如使用药物或执行深脑刺激术等,早期病人能够控制到看不出来罹病,即使病史长达10年以上,还是能保持行动能力。
有一名个案林先生,虽然动作比较迟缓,但生活完全自理,不需他人协助,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罹患巴金森氏症已经10年了,他每天早上打球,下午游泳,还经常出国旅游,维持了正常的生活。能够保持这么好的状态,持续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因素。
罹病原因
巴金森氏症是因为大脑基底核的黑质细胞退化,使多巴胺神经传导物质产生不足所导致,确切的罹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和遗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如果家族中有巴金森氏症患者,会提高得到此病的风险;曾有头部外伤者,经常暴露于特定农药的环境中,亦会增加患病机率。但是有吸烟习惯或常喝咖啡、茶的人风险较低。
巴金森氏症的症状
巴金森氏症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脑部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不足所导致,造成的脑部功能损伤不可逆,因此,当出现单侧手抖、肢体僵硬、面具脸、行走缓慢小碎步等疑似症状时务必提高警觉,尽速就医。
以下为台湾神经学学会发布的“巴金森氏症自我检测表”,如果对照发现有3题以上的回答为“是”,请尽快至神经内科就医检查。
1、你的手或脚是否曾经在休息放松的状态下,会不自主颤抖?
2、走路时有一只手臂弯曲,且不会摆动?
3、身体在站立或行进时,姿势会向前弯曲?
4、走路姿势杂乱、不顺畅、好像要打结了或一只脚拖在后面?
5、步伐小且常常跌倒或摔跤?
6、常觉得懒洋洋,做什么事都没动力?
7、颈部后方或肩膀常常疼痛?
8、刻意避免与聊不来的朋友或家人相处?
9、音调出现改变?变得更单调、小声或沙哑?
10、写字变慢且字体变小?
巴金森氏症的症状会随着年纪增长和罹病时间逐渐严重,也可能有认知和行为问题出现,甚至可能出现忧郁症、焦虑症,或是中晚期合并失智症等情形。医师指出,若患者未妥善控制病情,可能会加速出现动作障碍,陷入“四失”的威胁:失去行动能力、失去表达能力、失去快乐和失智。
病程分为5期
巴金森氏症依严重的程度共分成5期,多数就诊患者都是第3期才发现,如果平时能提高警觉,有病识感,才能在第1期就发现,及早就医获得更佳治疗效果。
第1期:单侧肢体僵硬、手部颤抖、写字歪曲。
第2期:双侧肢体都出现颤抖或僵硬、动作迟缓。
第3期:走路时常跌倒、步态不稳。
第4期:自己难以独立走动,需要他人搀扶。
第5期:必须坐轮椅或卧床,无法自行照料生活起居。
治疗与症状的缓解
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体能有助于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巴金森氏症是神经系统退化的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也无法阻止疾病的进行,患者应和医师密切配合,用药物增强脑部多巴胺系统的功能,或是实行外科手术“深部脑刺激术”对一些特定病人也有帮助,
此外,平日应保持均衡营养,多摄取益生菌增进肠道健康;适度运动,做有氧运动和肌耐力训练,保持良好的体能;正向思考,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维持社交活动;避免过瘦,维持适当体重;练气功、瑜珈、太极拳或音乐、舞蹈等,都有助于改善颤抖、平衡、肢体僵硬、动作迟缓等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和生活品质。
此外,善用辅具也能增加患者活动能力,减轻关节疼痛,有效减少跌倒的机会。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