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值得了解的三件事(组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转眼中秋节又到了。从古到今,“中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逢八月十五这天,皓月当空,彩灯高悬,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饼赏月。就算在外的游子,也在和远方的亲人同赏一轮圆月,望月怀远。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史记》

“中秋”这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周礼》:“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恰为月中,所以古时也称为“仲秋”。

在《周礼》中说:“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早在三皇五帝时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所以中秋节是起源于“祭月”(拜月)的古老习俗。

到了唐代,人们开始盛行赏月宴会,亲友们因赏月团聚在一起,饮酒赋诗,祭月。而官府正式定为“八月十五为中秋节”的则是在宋代。

宋代延续着唐代的风俗,但过中秋的花样更加丰富。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述了北宋中秋节时的繁华景象:“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盛行至今。


从宋代开始就有了中秋吃饼的习俗,但当时的饼不是只有中秋节才吃的。

月饼的由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苏轼《留别廉守》

最初,“月饼”是用来祭月时用的祭品,祭祀仪式完成了之后就吃月饼,所以也就成为了过节时的食品。

从宋代开始就有了中秋吃饼的习俗,但当时的饼不是只有中秋节才吃的。而苏东坡诗中的“小饼”已经和现在的月饼十分相似了。

到了明代,吃月饼的风俗才盛行于世。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所以当时也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


最初,“月饼”是用来祭月时用的祭品,祭祀仪式完成了之后就吃月饼。(摄影:yi-hsin Lu)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中秋节赏月呢?

“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有诗言到:“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毫千丈,散作一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月如圆盘,象征团圆;月照长空,在黑暗的长夜给人带来光明。所以月是团圆,也是希望。古人喜欢在月下吟诗,不仅仅是因为透过明月寄讬思念之情,也因为明月常在,却人生短暂。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着皎洁的明月,诗人百感交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以上图片来源皆为Pixabay)

结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对于中秋节的含义,不管是中秋的来源,月饼的存在,还是美丽的传说,都与神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今社会,人们还是可以通过古籍中的记载与高悬的明月,让人升起对宇宙永恒的探索,想起人的纯真本性。

所以我们在过节、吃月饼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这些传统内涵哦,因为这是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啊!

本文留言

作者李真音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