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利器开始失效(图)
专家认为,逆周期因子不是稳汇率的关键。(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8年9月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将破7之际,中国央行再次启动了逆周期因子,暂时缓解了人民币汇率下跌的势态。9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跌101个基点。专家认为,逆周期因子不是稳汇率的关键。
人民币汇率又下跌 逆周期因子不是稳汇率的关键
9月3日,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347,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1个基点;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46。
美联储态度日渐偏鹰派,其加息步伐将加快,直接推动美元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承压。
9月3日,主要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347元,1欧元对人民币7.9320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1552元,1港元对人民币0.87079元,1英镑对人民币8.8401元。
人民币连跌四个月,中国央行一直默不作声没有什么实质性行动。但最近,中国央行口风渐变,暗示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不满意,并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触及7这个关口之前出售干预汇率。8月2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确认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重启“逆周期因子”。随着这一消息的公布,人民币汇率当晚急速飙升,离岸日内涨超600点,在岸涨超300点。
目前,中美贸易战又有升级迹象。美国最早或在本周对另外2,0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这一最新措施旨在缩减中国巨大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种举措或将急剧放大人民币面临的风险,中国央行可能必须迅速决定是否采取更强有力的干预举措,以支撑摇摆的人民币汇率。
据《路透》9月3日报道,法国巴黎银行驻北京的中国利率及汇率策略师季天鹤称,“中国央行目前正在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而来自中美贸易磋商的任何意外结果,或者市场的风险事件则可能削弱这样的平衡,这可能刺激中国央行收紧外汇措施。”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空头”有震慑作用。从中长期看,对人民币汇率的根本支撑在于提高中国投资效率和降低投资风险溢价。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汇率的中长期走势最终取决于预期投资回报率和投资风险溢价。在这方面,支持人民币汇率更具可持续性的途径只能是稳定增长预期,并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在中国投资的效率、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美银美林分析师预测年底时人民币兑美元将在6.95,继年内至今贬值约5%之后再跌1.6%。
高盛维持人民币兑美元到明年初在7.1的预估不变。
逆周期因子是中国央行干预汇率的利器但也有破绽
逆周期因子的启动发生在2017年5月,据官方解释,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官方认为,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了市场预期。
《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认为,中国央行调整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引入了逆周期因子。听起来难懂的名词,直白点说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从长期来看,这种控制货币和干预汇率的做法表明,中国央行正在与其近年来向世界做出的开放金融体系的承诺背道而驰。中国如果想让经济健康持续地增长的话,需要开放国内的金融体系。但毕竟中共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对某一个领域失去控制,其要确保对所有领域的监控,尤其是金融领域。
有网文分析中国央行逆周期因子的破绽:逆周期因子关键就是在于它只能针对短期的汇率炒作者有效,如果市场中大部分人都是长期看空人民币,认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人民币会有贬值,这招就没用了。比如你认为年底人民币到7是板上钉钉或者是个大概率事件的话,那么你现在无论汇率跌多少,你每天都会买进,而且你会分步买进,比如今天以6.5买入1,000美元,明天也许就可以6.49买入1,000美元,以此类推,但价格会更低,实际上这是央行帮你压低了买入成本。如果把原来的10,000美元分10个交易日买入的话比一次性买入美元的价格要低很多,因为平均价被拉低了。如果汇率市场中大部分人都是同一种想法,那中国央行这的这招不但不会阻止汇率贬值,而且也会将外储耗光,到最后中间价,逆周期因子什么的,这些高大上的词都成了浮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