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女子有一大亮点!裙子拖着湘江水?(图)

 2018-08-11 0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古代女子有一大亮点!裙子拖着湘江水?
古代女子穿裙子和现代女子穿裙子最大的不同,主要应该是在于礼节层面。(看中国合成图)

许多女孩子都相当喜爱裙装,觉得典雅之余,又能直白地展现女性的柔顺。虽说爱裙之人,古今皆有(小编嘀咕:古代女子为顾礼节,穿着都有着严格的规范,没有商量的余裕,谈论喜爱与否都属多余……)。单就以裙子的功用来论,古今的裙子差别可真不小。

古人遵循礼法定穿着

明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妇人之异于男子,全在下体。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其所以为室者,只有几希之间,掩藏秘器,爱护家珍,全在罗裙几幅。

古代女子穿裙子和现代女子穿裙子最大的不同,主要应该是在于礼节层面。中国的古代女子在言谈举止及装束上都得遵循礼法,故衣着上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现代女子则可以为了展示身材曲线与刻意向外界传递自身的妩媚、俏丽,而选择裙装,甚至还有热辣的迷你短裙、冷艳的长裙、优雅的铅笔裙等款式供己抉择。

为啥古今差异如此之大呢?莫过于社会价值观的变更、道德观念日渐低落。因为古人是绝对绝对不允许女子穿着清凉短裙在大街上来去奔窜的,因为女子的下身是具备强烈的神秘感和神圣感,理应以裙子遮盖,否则,会被视为轻薄和无耻。故年轻或年老的女子,都要规规矩矩地穿戴整齐、穿拢好裙子来待人接物。就算是身处家中也应如此,否则突遇客人来访,被见着自己没有穿好裙子,就会被当作是个失礼丧节的不敬之人,被传扬出去了,也只会遭到耻笑,招揽不来同理心的。

裙装讲究褶

古代女子既得遵礼穿戴,里头自然是有一套讲究的规矩,然而规矩中还自含精致细腻之闪光点。

根据李渔《闲情偶寄》记载:“裙制之精粗,惟视折纹之多寡。折多则行走自如,无缠身碍足之患,折少则往来局促,有拘挛桎梏之形;折多则湘纹易动,无风亦似飘,折少则胶柱难移,有态亦同木强。故衣服之料,他或可省,裙幅必不可省。古云:‘裙拖八幅湘江水。’幅既有八,则折纹之不少可知。予谓八幅之裙,宜于家常;人前美观,尚须十幅。盖裙幅之增,所费无几,况增其幅,必减其丝。惟细縠轻绡可以八幅十幅,厚重则为滞物,与幅减而折少者同矣。即使稍增其值,亦与他费不同。”

我们可知,对古代女子而言,八幅的裙子,最适合日常着装,若要在人前美观好看,裙子则须达十幅。另外女子在家时,一般都穿黑裙子,其样式多以褶裥裙为主。古代亦讲究裙幅的数量,裙幅初始为六幅,后来演变为八幅,腰间的细褶多,使得女子缓步行走时辄如水纹,清丽又雅致,故唐代诗人李群玉云:“‘六幅罗裙’为‘裙拖六幅湘江水’”;唐代进士曹唐的《小游仙诗》云:“书破明霞八幅裙”。

明末时,更加讲究裙子的装饰,裙幅也增加到十幅,故使得腰间的褶裥越来越繁密,每一道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轻拂,色如月华,故时人称这种色泽缤纷的裙子为“月华裙”。当时很受女子喜爱。

不过,女子最经典的装着方法,仍是“襦裙套装”。襦裙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山国所流行的服装款式。襦,乃指长至腰间、紧身窄袖的短上衣;裙,乃由多幅布所制,上头多半织有方格花纹,它多半与襦配穿。

(待续)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