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存折”是哪一个朝代兴起的?(图)

 2018-08-03 19: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存折”是哪一个朝代兴起的?
现今“存折”的前身,应该可以说是“书贴”、“文券”、“凭贴”、“券契”等物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Lu编犹记得小时候拿到“存折”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点欣喜(毕竟事关金钱咩)。虽说尚未能亲自去邮局办理储蓄、汇钱转帐等手续,但总觉得拿著有着明确的金钱进出记录的“存折”,实在是一件挺不错的事情!但是,古人可有“存折”?还是一出门时,总是得东塞西藏碎银两或银票?

后来,Lu编才知道,古人为了避免因为携带金钱而遭遇变故,早就比现代人更早地发明了“存折”。古代没有信用卡,无法以轻便的一薄卡来付费刷卡,所以出趟远门或出门办事免不了携带较多的钱财,这时候他可就身处风险中了。他有可能遭遇小偷、强盗,所以古人才发明最原始的“存折”,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项危机。

“存折”的前身

依据史料记载,现今“存折”的前身,应该可以说是“书贴”、“文券”、“凭贴”、“券契”等物件,它们专门用来凭证彼此有立下约定的具体实物,也就是记录了双方单笔往来的单纸或折纸式的纸张。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信用机构则是南北朝时期的“质库”,“质库”的性质与典当业有些相似,它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专门以钱币为营,并让人借贷以及提供存放贵重物品之用途的机构。据悉,它主要是唐朝中叶之后逐渐林立的,而在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就已经出现了柜坊。

钱庄与其存折

至于大家熟悉的钱庄,其雏形则源自明朝中叶的“钱肆”(又称钱桌、钱店)。“钱肆”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民间信用机构。“钱肆”一开始只是兑换货币,后来才逐渐发展成存放贷业务,故产生了比较正规的存折。待沿海贸易日渐发展,钱庄在明末清初之际已经形成兑换货币的市场,清朝中叶之际,钱庄则发展成足具相当规模的行业。

纪晓岚即于《阅微草堂笔记・第十三卷・槐西杂志三》中提及“钱肆”:“牛过一钱肆,忽向门屈两膝跪,泪涔涔下,钱肆悯之,问知价钱八千,如数乞赎。”

关于钱庄的存折,我们能知,它是属于折叠式,比起现今存折的外观是为了告知大家它是哪间银行、邮局,钱庄存折更为美观,因为它外头有个精致的硬板纸制作的抽插式封套,套子上边还运用各种色泽的布料将之包贴、装饰得相当美丽、亮眼。倘若将之展开,可以看到在存折的右上角,有由发证一方所交付粘贴的每一枚壹到贰角的印花税票,而从右到左则有纵式排列的记录,它们是用工整娟秀的毛笔字所记载下来的款项与存取日期。

人们一看,即能立即知晓这是中国传统的、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与书写物件。因为它呈显匀称、整齐的折叠形式,故需要拉开来看,望着它很自然便令人产生意会,因此才称其为“存折”。幸好这时已经发明了纸张,否则若用笨重的竹简,看大伙儿不累坏了才怪!做生意的人家更是得叫苦连天了,说不定人人三不五时都来个“韦编三绝”!

话说,虽然这种折叠式的钱庄存折既美观又方便,但随着钱庄行业的衰败,此存折当然也就跟着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了,然而,它的名称--“存折”却沿用至今。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