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外派朝鲜、中国大黄鱼和一带一路(图)
中国捕鱼网(Christian Haugen/Flickr)
【看中国2018年8月1日讯】(一)
先讲个苏联笑话。
话说,勃列日涅夫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扛着西瓜回家。他停下车,招呼那人,希望那人把西瓜卖给他。
“好吧,勃列日涅夫同志,”那人说,“那您选一个吧。”
“可只有一个西瓜,你让我怎么选啊。”
“您太健忘了,我们选您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二)
我们可以体会到的现实是,朝鲜半岛上的民族很单一,同文同种,在50年代初的时候,南北基本相差无几,朝鲜在两位老大哥扶持下60年代日子并不差。几十年后的今天,朝鲜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85亿美元,大约相当于邻近的萧条没落中的中国沈阳市的1/3;韩国2016年的GDP是1.41万亿美元,大约是朝鲜的50倍,世界排名第11。
有人把朝鲜落后的原因归纳为外界封锁,当然,如果一个国家输出毒品、假钞和核资料,违反国际条约研制核武,那制裁不是很自然的吗?况且这种制裁并不限制正常的生产经营,真的和制裁有关吗?
2012年,朝鲜把女性征兵的最低身高标准从145厘米降低至142厘米,曾引发全球关注,这是过去20年来,朝方首次下调这个标准。2003年3月,朝鲜宣布男性兵役从13年缩短至10年,但特种兵种服役仍需13年期满。
中国在60年代对很排斥外界援助,拒绝美国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粮食交易时,嘲讽美国“如果你们需要粮食我们可以支援你们一点”;据耿飙回忆录记载,当时甚至把从加拿大买的小麦成轮船地、中途改变航线给阿尔巴尼亚送去。
有被派驻朝鲜的朋友介绍说,中国给派驻朝鲜的商务人员补助待遇一直是按照世界最艰苦、最落后地区标准的——结果这个事情被朝鲜发现了,认为关乎他们的尊严问题,要求中国按照世界最发达地区标准、减少对派驻朝鲜人员的补助。这一要求当然得到满足,只是被派驻人员为此叫苦不迭。
这位朋友还介绍说,有两口子一起被派驻过去,被安排在一家酒店的一个房间,还有一个小厨房。安顿好、住下之后,老婆对老公说:我看外面有个小菜市场,来的时候只带了案板、碗筷,忘了带一把菜刀了,老公说:不要紧,明天我去日杂店买一把。结果,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两口子发现,桌子上明晃晃地放着一把菜刀。
(三)
中国的渔民经常和外国发生冲突,原因很简单,根据绿色和平组织调查,中国近海90%的地方已经无鱼可捕。一些过去很常见的鱼已经打捞不到,主要靠人工养殖来保持市场供给。过去在《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曾经讲过,中国的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斗鱼。如今,教材要改一改,因为野生大黄鱼已经基本绝迹,很难捕到了。
绿色和平组织曾经对中国近海渔业作了一个很详尽的调查,并拍摄成一部短片《年年有鱼?》
调研结果发现,当海里捕捞不到高品质的大鱼时,渔民便从大海退回到海岸做养殖,去养那些能卖出高价的石斑、大黄鱼和鲈鱼。现在市场上的大黄鱼基本都是这么来的。
研究表明,养殖一公斤大黄鱼需要的7.15公斤饲料。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现在渔民的办法是,去大海捕捞小鱼小虾,回来用机器打成见肉酱似的饲料来投喂大黄鱼。不这么干的,成本会高于其他这么干的渔民,很难经营下去。
在渔民打上来的一网鱼中,他们清理发现了39种小鱼,这种网的网眼特别小,连2到3厘米的小鱼、甚至虾米也难逃一劫,所以又叫“绝户网”——中国仅仅为了养殖大黄鱼,每年就至少需要消耗40万吨幼杂鱼——它们本来可以长成大鱼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海洋捕捞国家,2015年捕捞总量1300多万吨,比世界排名第二、第三的印尼和美国加起来还多。
渔民绞尽脑汁,竭泽而渔的捕鱼方式,远远超出海洋承受能力,但在中国却已经持续了近20年......
在经济的地方保护主义之下,官方对此的管理和控制形同虚设。他们更愿意去抓走私的,效益更大。
(四)
50年代末发生大饥荒后,为了防止渔民外逃,中国曾经封海20多年,这期间只有官方组织的捕捞才合法。
到80年代对民间放开时,很多中国传统渔场已经被外国渔民实际占领了几十年,这也是现在一些争端的由来。几十年后的今天,资源枯竭到要改教材了。
现在俄罗斯、越南等太多国家在南海采油;马来西亚突然下令停止由中国交建承建的东海岸铁路计划;连巴铁都不那么铁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承建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国际机场,实际总投资2.4亿美元,现在却只有一个航班,收回成本遥遥无期;另一座马特拉机场投资2.9亿美元,年收入只有30万美元,投资等于1000年的收入,被称为世界上最空旷的机场……
有人希望看到一些有建设性意见的文章,只是你想要一个交待时,马上就会有人送你一个胶带。何苦呢?这里只星星点点地说点事实,已经经常引发水军举报了。中国有钱。只是草民们要“晴带雨伞,饱备干粮”,且加小心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