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东北大工业。(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月9日讯】短短一周时间不到,东北就两次被推到了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且这两次都是极其负面的消息。
一件是网友的一篇曝光文章《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了纯黑的人心!别再去雪乡了》,里面详细讲述了去黑龙江雪乡被宰的全部经过,引起广泛共鸣,通过网络快速传遍全国,并逐渐升级到对东北文化和东北人赤裸裸的地域攻击。网友调侃说:现在有钱的才敢去东北雪乡玩,没钱的都去日本北海道了。
另一件是黑龙江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毛振华面对网络媒体镜头愤怒地控诉:“来了八年,每年投资1亿多,结果分文未取;动不动就拿执法来威胁我们……没有给我们办一件事,天天找我们麻烦;我堂堂一个企业家,被欺负、被愚弄,搞得跟窦娥一样。这是我们最黑暗的时光……”这真是投资不过山海关最真实有效的注脚。
东北又火了。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感觉自己说话难免有失偏颇,所以一直不敢说什么。我一直觉得不管什么事,只要公开说出来就是好的,让大家评判最终总会水落石出,自己的辩白只能让事情更苍白。但看到网络上一些盲目的骂战,突然觉得一些事不吐不快。
以上面两件公共危机性事件发生后,当地主管部门的应对方案,也充分体现出之所以发生这些事的真实原因:
一是,不是去检讨和整顿自己的旅游市场不规范行为,而是先忙于全面管控媒体和封锁消息。在一个人人拿起手机就是记者、消息几分钟就可以传遍全球的时代,嘴可以像以前那样缝得住吗?那种报纸一篇社论引导一个群体方向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官老爷们还因袭守旧于这种老掉牙的愚腐封堵方式,老百姓只有退票不来、惹不起躲得起了。
二是,不是去检讨和查处自己营商环境和部分官员背后见不得人的违法乱纪行为,而是先急于给管委会副主任处分——如果真如毛振华所骂的一样,是一个记过处分调离岗位职级不变罚酒三杯可以解决问题的吗?如果不是毛振华所骂那样,何必马上就道歉处分人呢?有点逻辑没有?
有危机不可怕,这样处理危机的方式才可怕;也是这种危机处理方式,注定将来还会不断发生这种危机。
发生这样宰客和控诉营商环境恶劣的事,我不但相信有,而且相信,还有许多许多比这些更严重得多的事情没有抖落出来。
是时候了,应该深究一究这后面都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东北之殇岂是一天两天了?网络上骂大街没有用。
(一)渊源。
凡事水有源,树有根。如果分析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地域文化、经济发展,乃至今天成为众矢之的后面的原因,都要从东北近百年苦难深重的历史说起。正是这些历史塑造了今天的东北人。
早在清末,东北作为满清的龙兴之地,是不允许关内公开移民东北擅闯禁地的。直到1911年,东北在册人口只有1196400多人(据《中国人口史》),即加上黑户不过是200多万人,是现在人口的1/60。换句话说,真正的东北土著居民是很少的。也正因为这是如此一块丰腴之地,东北成了军阀、日本和俄国垂涎欲滴的一块大肥肉。
大清倒台后,是东北人口开始膨胀的时期。关里连年内乱、饥馑和灾荒让更多人开始像美国早期的淘金潮一样移民东北。那真是东北最好的时期,没有之一。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东北创造的财富比过去所有时代的总和加起来还要多,还要大。如同治理广州的陈济棠获得后世广泛赞誉一样,东北自由发展特别是在张氏父子苦心经营之下,有了最快速度的跃进。那时候的东北,是一个“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黄金时代。
东北的话语权一直在张氏、俄国和日本之间转换,“九一八”后日本在东北建立起战时殖民体系。那时的东北被日本搞成了战争机器,一方面为战争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一方面在东北人的血泪中,客观上由日本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基础。东北很多城市都留下日本人精心设计、驱策中国人像奴隶一样施工完成的工程痕迹。日本人留下的大批城市建筑和设施在90年代还在使用中,留下的工房在21世纪初才改造完。到1949年前,东北接收关内移民在3700万人以上,仅山东一省就达到1830万人以上。
我们一方面要对日本人的殖民侵略造成的灾难进行声讨和铭记,另一方面不能不考虑1949时东北由一个满清人烟稀少的龙兴之地,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共和国长子了?这个工业基础、共和国长子的身份是关内移民多少尸骸堆集起来的?
应该说,当年敢于抛家舍业闯关东、走西口的人,都是拼上身家性命的。因为从满清,到内有张氏父子,外有日俄争斗,夹缝中生存的东北人遗传基因里,有匪性,有忠勇,有势利眼,有桀骜不驯,有燕赵悲歌之士,也有汉奸,有奶就是娘;有狐狸般的狡猾,有兔子般的胆怯,有狮子般的勇猛,有豺狼一般的贪婪,有藏獒般的忠诚……
最主要的是,不服。你有什么了不起?50年代东北派到全国去支援各地建设的技术工人都是高工资的七级工八级工,你总不能让他抛家舍业地去支援国家建设,工资反而降了吧?他们原来就是那么高工资。他们到一个地方就引导一方技术潮流,手把手把技术传给这些当时的南方落后地区,很多人终身留在了南方甚至牺牲在岗位上。那时服过谁?那时候有人说东北落后吗?直到80年代,沈阳还是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外的第四大城市,连电话区号都是024,是白来的吗?后来,80年代以后我是真特么服了。且容慢慢叙来。
(二)地域文化方面。
之所以要说地域文化,因为这才是所有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你前面引导孩子去救火,后面就会有孩子真的去献身。环境造就人,人只能去适应环境。任何在滚滚洪涛之下想中流戏水的人,做诗可以,现实是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任何敢去阻挡列车的人都会被碾轧到粉身碎骨。我们时代的列车开来了。它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呢?
雷锋是东北发迹的一个全国甚至全世界闻名的人。还是四五岁的时候我就最爱缠着姐姐给我念《雷锋的故事》小人书,讲他雨中送大娘回家。后来上小学时还有一篇课文叫《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重提此事。我印象非常深,那是夏天下雨时发生的故事,可我看到的照片分明那位大娘穿着棉裤,还是缅裆的、绑着裤腿的小脚老太太。下雨天穿棉袄棉裤,这不是作假吗?那一年我还不到十岁,我不敢说这件事会对我一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什么影响,但怀疑是肯定的。
说起东北文化,就不能不提一下赵本山。我也很讨厌赵本山曾经以残疾人为噱头取乐儿,也知道他去美国加拿大演出遭到冷遇,但回头想一想,不是我们自己把这“三俗”捧红的吗?
早在十多年前我因为赵本山以残疾人为笑点,写过广为流传的文章抨击过赵本山,诸位有的人看到的文章可能就是我写的。现在我倒想问一问赵本山的群众基础是怎么来的?查赵本山,可是地地道道地生于1957年,所谓“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边”的一代人,他的“三俗”哪里来的?不是环境塑造的他吗?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资治通鉴》中记载,公元322年,晋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在宫外候罪。周伯仁进宫时,王导请其说情。周伯仁虽然表面不加理睬,但积极向皇帝进言,言导忠诚,后来还专门上书为王导请命。王导非但不知,一直还怀恨在心。
后来王敦握有大权,询问王导要不要杀掉周伯仁,王导一言不发,周伯仁被杀。后来王导从文库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这个故事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承认“无心之过”的代名词。它表现了中国古代君子有道德自责、承担责任的勇气,尽管一生将背上沉重的内疚包袱。
赵本山一个人不是东北文化堕落的全部;雪乡宰客的小老板和那个受了处分的管委会副主任也担不起“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责任,他一个和别人一样的小老板,他一个和别人一样的地方小吏,也扛不起王导这样道德自纠的责任。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一个区域文化的堕落,必有它行政者的责任。我们背负骂名的每个东北人,都是那冤屈而死的伯仁。
东北的熟人文化,我深厌痛绝。但根除他,还是要先问问,某人30多岁就空降东北是一个县的一把手了,这可是好多东北人奋斗一生都达不到的目标。不要拿任何人当傻子,不就是那么回事吗?我没当过官,不知道这对东北几十万大大小小的官吏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什么影响。这就是文化,官场文化。我不相信这样的文化之下会有什么一派祥和的清平盛世。如果哪里有,那只能证明那里的民众还不够刁。
(三)经济问题。
阿Q在赵庄是遇到了生计问题,要饿肚子,那才是大麻烦。东北因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只要动手肯干,历史上还没有过吃不饱的时候,即使日本人来了也没有听说过大面积饿死人的事情发生。但不幸的是,后来发生了。这是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翻开资料,我能看见的,更残酷。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鲁迅在《伤逝》里说的。
你如果指望全中国最大的黄豆产地,即使城市人口也只能人均每月三两油,历史上有名的“陈三两”情况下,就想让人的道德情操有多么高尚,那真是比让东北人个个都变成孔圣人还难。辽吉两省曾经的一把手现在还在大狱里呢。
过去看过一本纪实作品《雪白雪红》,这本书惹恼了某些人,不但当场把编辑和作者抓了起来,还全军讨伐,某高层更是表态“把这样的反党乱军的作者留下有什么用?”尽管后来在各方压力下不明不白地又把人放了出来,可着实是吓得不轻。这是什么意思呢?还是不能多说。
东北的经济,相关的阐述已经太多太多,但我还没有看到过有一个靠谱的论述。写出来,这个公众号可能就要不保。我能说这是一个东北没落的原因吗?所以请原谅我也不能多说。东北有过亚洲最辉煌的时期,只是那是日本人的辉煌,是东北人做亡国奴时代的辉煌。
从当年计划经济,到今天说了多少年市场经济的转型,能那么顺畅吗?一定要请鬼子来才行吗?如果不改变东北仅仅是为中国提供能源、矿产、粮食、木材基地的思维,那恐怕东北永远不存在振兴。何况旁边还有一个核武库,边境的房子几十万一套随便买,那些拥核的人们你们去买吗?
这一首歌,名叫《失落的心》,是说比干被剜心时的场景。东北人的心早被剜掉了。我和朋友们在一起,谈的都是花天酒地,风花雪月,从来没有家国情怀。一谈起社会,我就成了不识时务的怪物,大家都会很奇怪地看我——你牛逼,你混得怎样啊?这就叫务实。
《失落的心》,我曾多次为她落泪,也为生我养我的大东北落泪。请允许我用她作本文的结尾:
山有恨,水有恨
痛那一片真情
天含冤,地含冤
哭那一个梦魂
失落了那颗心
那颗赤诚的心
再也无法去找寻
何处去,何处去找寻
何处去找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夏纪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