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开玩笑 疫苗是中国人发明的(组图)
图为明代王蒙绘《葛稚川移居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按:这几天狂犬病疫苗和有关疫苗的讨论很多,各种疫苗之父纷纷出场为大家所认识,那么疫苗之祖是谁呢?不是给大家讲笑话,确实是中国人发明了疫苗。
最早的狂犬病及天花记载
话说西晋末年,葛仙翁葛洪出世。葛洪是道家修炼中人,还是一位著名的阴阳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学家。他的著作《肘后救卒方》(又名《肘后备急方》)里记载了当时医疗发展的许多成就。包括现在所说的多种流行性传染病、疟疾、痢疾、狂犬病、结核病等。
书中记载,为预防狂犬病,当人被狂犬咬伤后,要用死亡的狂犬脑敷在伤口上,为被咬伤的患者接种免疫。
葛洪在书中还记载了另外一种烈性的传染病,他称为“虏疮”(即天花,又称痘疹),意思就是俘虏带回来的身体生疮的疾病。这是中国医学史上,关于天花这种病的最早记载。
天花在东汉之前中国是没有的。东汉时交趾(越南)一带叛乱,光武帝刘秀派名将马援前往平乱。公元44年,马援得胜凯旋,结果一清点人数,发现差不多有一半的官兵染上南方的“虏疮”。
种痘的三种方法
痘衣法,就是让受种者穿上天花患者的衣服,但效果往往不佳。(网络图片)
经过对天花的研究,人们发现许多成人不会患上天花,而属于多发人群的儿童,一旦痊愈之后也终生不会再染病,只是脸上会留下瘢痕。
从以毒攻毒的思路出发,医学家们逐渐发明了种痘防病的办法,就是在儿童被天花传染之前,先给他种痘让他染上一次轻微的天花,由此获得终生的免疫力。
种痘的方式有刀拭法,就是把天花患者身上的痘痂制成浆,用小刀擦拭在受种者的皮肤之下;有痘衣法,就是让受种者穿上天花患者的衣服,但效果往往不佳;还有鼻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的痘痂制成粉末,再加上麝香一类的药材,由种痘者用管子吹入受种者的鼻孔中。
种痘术出现时代的三种说法
种牛痘穴分图,取自清朝医生朱纯嘏《痘疹定论》。(图片来源:Feabot/wikimedia commons)
种痘术出现的时代,目前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起始于唐朝开元年间。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已经有类似刀拭法的病例记载。清朝学者董玉山在他的《牛痘新书》中,认为在唐玄宗的开元年间,江南赵氏就已经有了“鼻苗种痘之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始于宋代。清朝医生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说,宋真宗赵恒的丞相王旦的几个儿子都患染天花。后来,王旦又生了一个儿子王素。为了使孩子健康长大,王旦请来很多医生,询问治病的各种药方。有一个四川医生说,峨眉山有一位神医善于种痘。于是王旦派人请来峨眉山神医,为其子成功种痘,王素健康的活到67岁去世。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始于明朝安徽甯国的种痘术。清代诸多医学家的著述,如清张琰的《种痘新书》中,都提到种痘始于明朝隆庆年间。
康熙大帝推广种痘术
种痘真正得到普及,要归功于康熙大帝的推广。(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种痘真正得到普及,要归功于康熙大帝的推广。
《庭训格言》记载,康熙晚年曾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福临)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庭训格言》中记载,康熙帝说:“大清立国初期,很多人都害怕天花。如今朕得到种痘免疫的方法,子女们都因成功种痘,得以安然无恙。现在东北地区四十九旗以及喀尔喀藩地,朕都命他们种痘,凡是成功接种的人,都已经痊愈。记得最开始种痘时,一些老人认为办法太奇怪,是朕坚持推行,所以才保全千万人的性命。”
1681年,康熙帝派官员前往江西,招募种痘医师。朱纯嘏奉命前往东北和喀尔喀为满清贵族子弟种痘,他成为第一个为皇室种痘的医师。
张琰和朱纯嘏是同一时代的医师,经他之手种痘的人数就高达八、九千人,其中只有二、三十人不能救治,也就是说,当时的天花种痘成功率为97%~98%,免疫程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
太医院从此有了痘疹科,皇室子女的种痘不仅成为制度和例行之事,医生们还为京城官员、旗人子女和蒙古人子女种痘。
种痘术西传
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改良出了更安全、更有效的牛痘接种技术。(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当时在华的外国人,对种痘术这种接种疫苗的医术非常惊奇。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在雍正四年给神父杜赫德的心中,完整而详细地记载了痘疹科医生的种痘药方。
1688年,中俄两国在雅克萨之战后,康熙就将种痘术大方地传授给要求学习的俄国使臣。后来种痘术又从俄国传到了土耳其,而英国驻土耳其大使蒙塔古夫人又将这种接种疫苗的技术传到了英国。
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感染过牛痘的女工不会感染天花,于是就基于中国的种痘技术,改良出了更安全、更有效的牛痘接种技术,詹纳因此也被称为疫苗之父。
在天花种痘这种接种疫苗的医术刚刚传入欧洲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赞扬:“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文明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