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流香】终希脱尘网 连翼下芝田(图)
人生富贵如浮云,是非成败转头空。(图片来源:pixabay)
王勃 ,字子安,唐代文学家、诗人。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本文介绍王勃的游仙诗《八仙迳》,作于蜀中,描写作者攀援八仙迳,求道访仙的经历,表达作者期望挣脱尘世凡网、能够成仙得道的夙愿。
八仙迳在蜀地,即今四川境内,一种说法是位于剑南道昌利山附近。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
如西汉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道教传说他们均在蜀地得道成仙,依次是: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根据专家解读,因此诗作于蜀中,所以诗中的“八仙”为“蜀之八仙”似乎更为贴切。
八仙迳
(唐)王勃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源自《全唐诗》)
我到了佛寺圣地喜欢受行佛家的八正道,我也到长满青翠松树的山岩拜访各路神仙。我顺着藤萝攀援,窥视着仙人们制雾的道术,又攀至林木的顶端,只见云烟袅袅,仙气萦绕,如同身在仙界。放眼望去,岱北仙人所驾的鸾车飘然而至,而辽西神仙所骑的飞鹤也回来了。我希望能够最终挣脱尘世中名利情的束缚和牵绊,一刻不停的飞向仙界那个无比神圣而美好的神仙所居之地。
柰园,亦作“柰苑”。《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庵罗树园。”奈,同“柰”。后用以称佛寺。
八正,佛家语,即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九仙,是指九类仙人或者泛指众仙。据《云笈七签》:“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太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
雾术,一种说法是指云中之路,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也有专家解读,这里是指神仙制雾的道术、法术。典出《后汉书・张楷传》:汉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后遂用“五里雾”等形容烟雾迷漫的仙境或泛指雾;用“雾术”借指道术;用“学雾”借称学道。
鸾骖,是仙人所驾的鸾车。
辽西鹤骑,此句指神仙丁令威,他是道教崇奉的古代仙人。西汉时期辽东鹤野人,原是一位州官,为政廉洁,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为官之余,他的最大乐趣就是养鹤。传说其曾学道于灵墟山,后驾鹤升仙。
据《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芝田,是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据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第九层,山形渐小狭,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群仙种耨焉。”据有的古书记载,海上仙山方丈亦有琼田、芝草,如种稻术,皆仙人之所服食者。笔者理解,这里用“芝田”来借指仙境。
也许您会有疑问,王勃在诗中所写的是真的吗?不是想象?亦或浪漫主义?笔者的理解是:一个修炼的人所经历的就会同普通的人有所不同,而王勃既是一个修炼人,同时又是一名诗人,因此他必会在其作品中反映出他修炼的心得、状态、以及所见。王勃在道家和佛家都有修行的经历,他已经体会到了修行的那种超凡入圣的美妙境界,因而他才能如此详细而巧妙的在其作品中将修炼所得记录下来。
佛寺幽静,庄严肃穆,晨钟暮鼓,天香氤氲,往往让人生出对神佛的无限敬仰和对修行的无限向往。诗人拜访佛寺,心生正念,坚定了修炼的决心。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随后又到松岩拜访了各位神仙,攀援到高处一睹神仙的法术。更难得的是,诗人有缘看到岱北鸾骖和辽西鹤骑,鸾车与飞鹤都是仙界神物,有缘得见,这是何等的机缘呀!
诗的结尾处,诗人更是直接表明心迹,他愿意放弃一切尘世中对名利情的执着和追逐,一心修行,渴望升华和得道的心非常迫切,他片刻都不想停留人间,期望立刻就能飞到那个只有神仙才能到达的仙界,那里无比美好而神圣,那里才是诗人最热切渴望的最终归宿!
滚滚红尘路,功名利禄苦相缠绊,恩怨情仇难以割舍。人在世间受到这些种种的牵绊束缚,如鱼在网,有多少人能挣脱这张尘网呢?诗人心无杂念,看淡红尘、放下名利、守道不移,诗人坚信唯有如此,才能破网而出,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中。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