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进口大豆缺口巨大(合成图片)
【看中国2018年7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到底谁胜谁负受到外界瞩目。日前,贸易高潮暂落于大豆一役上,北京为报复美国,关税开始指向美国大豆等农产品,但有分析指出,对于缺口巨大的中国,无论如何都意味着已输一半。
中国对美大豆需求大
中国官方宣称对美最锋利的武器,是其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但美国《纽约时报》指出,鉴于对大豆的庞大需求,中国对美打出的“大豆牌”很难维持太久。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自中美7月6日起互相对价值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政府为降低部分大豆买家的损失,决定把25%的关税费用退还给采购业者。
也因此,在这场中美贸易战中,大豆成为重要焦点。
大豆即是黄豆,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约为全球三分之二,近年进口大豆主要源自巴西和美国。
2017年,中国花费140亿美元从美国进口大豆。美国新闻网站“Axios”报导,一旦限制美国大豆进入中国,中国政府很难找到另一个像美国生产大量大豆的国家。虽然巴西和墨西哥是大豆的另外两个来源,但它们在生产量上无法与美国相比。
香港01新闻网评论文章指出,在中国政府公布对美国进口大豆实施加征税项后,中国国内厂商因害怕可能面临的高额关税,改向巴西取货,令巴西豆价上升创下新高。
但值得留意的是,美国大豆虽然失去中国订单,却同时出现一批不明去向的欧洲订单。
美国农业部证实,这批不明去向的订单,总数共有45.8万吨,商品市场分析师分析出该批订单来自荷兰、德国等大豆加工商。同时,墨西哥、阿根廷加大对美豆采购;巴西为供应中国货源,放弃其他国家订单,成为美豆销路。
也就是说,现时美国大豆走势并未受到影响。但对中国方面却大相迳庭。
事实上,大豆最有价值的地方,并非豆制品本身,而是其副产品──便宜的豆油,以及搾完豆油后的副产品豆粕。
对中国来说,目前对肉类需求增长明显,而豆粕价格和肉类价格变动又密不可分。
贸易战中国不妙 三大软肋被暴露
此外,日本现代商业网10日报导,相较于美国,中国在此次中美贸易战中,还存在“三大不利因素”。
一是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实力差距。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美国的63.2%,中国相当于以美国经济规模的三分之二来对抗美国,一旦贸易战持久化,对中国非常不利。
二是,中国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支持。包括日本在内的中国周边国家,至今没有一国明确表态支持中国。
三是,中国的金融系统远比美国脆弱。美国金融系统已历经120年历史,而中国的金融系统是1992年实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特有产物。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