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郭树清表示,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7月2日讯】在今年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明确表示,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事后有媒体澄清,说郭主席说的不是理财,而是非法集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郭树清这番言论过后,P2P平台的雷频繁炸响,比较著名的有唐小僧和联璧金融,就在前两天上海意隆财富突然传出集团负责人集体失联的消息,目前意隆财富以及母公司阜兴集团已被查封,这又是一个300亿以上的大雷。
早就提醒过大家,现在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就不会是百分百安全,每增加一个点的收益就是对于风险的补偿,固收类的产品,一定是收益率越高风险越高。从郭树清的话来说,超过6%你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是告诉你,他基本上就很可能是非法集资了,超过10%,让你做好损失本金的准备了。或者说非法集资和理财之间,往往就在于这家平台现在出没出事,如果没出事,就是理财,出了事很可能就是非法集资。
道理非常简单,如果固定理财的收益率给到客户是10%,那么再加上他的运营成本,以及营销成本,那么真正的资金使用方的利率差不多就是18%-20%,你想想看有谁会借这么贵的钱,你自己开个店做生意,一年能有20%的利润吗?如果没有20%的利润,你还会借钱吗?
现在唯一能高息借钱的只有两块,一块是资金过桥,一块是消费金融。
资金过桥,手段就是骗你说我要做账,所以你先把钱给我,等我做完账就把钱再给你贷出来,很多企业就去借过桥贷款,短期可能也就10几天,利率很高,但是一旦银行把钱拿走,拿不回来了,他就算彻底捆上了高利贷,利滚利半年时间就能要了他的命。所以过桥的高息贷款,在紧信用周期会越来越危险。
还有就是消费金融,我们之前都知道的裸条裸贷,都属于这一类,你在网上借钱买个苹果手机,借5000,半年以后还6000,你觉得还好,但其实利率是40%,有的不这么明说,而是借5000还5300,但服务费700,这就完美的避开了高利贷监管,但其实都是换汤不换药。
消费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随着经济下行,时间的推移坏账也会越来越多。大家早期都是积攒信用,我先借100还了,借1000也还了,借1万还是还了,于是你认为我信用良好,但我借10万就不还了。结果一下就坏账了。供应链上的消费金融相对安全,比如阿里和京东,而脱离供应链的消费金融,问题可就大了去了。这个坏账率小不了,或者绝不会比信用卡的坏账率低。在美国小银行信用卡的坏账率大概是8%,那么大家可以考虑下,中国违约率会比美国低吗?
当然还有一些更不靠谱的网络理财方式,比如高额返息返利,什么上个网看个新闻,一年投资下来就有40%-50%的回报,这种东西要是真成立,首富早就不是比尔盖茨了。还有一些平台把自己包装成数字货币或者是披上了区块链的外衣,让你感觉充满了黑科技的感觉,但其实无非就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或者说高息理财,绝大部分都是借新还旧,通过资金池运作的期限错配和风险错配,搞到底难免成为一个庞氏骗局。打破刚性兑付,就是要让投资者买者自负。这样一个一个小雷炸响,买单的是投资者,而一旦系统性金融风险炸响,买单的就是整个金融体系,所以中国现在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这么各个击破。防止他们集中出问题。
投资者一定要注意。
第一,不要迷恋平台的实力,打破刚兑就是要打破金融机构的信用背书,未来银行的产品也很可能会有雷炸掉。更别说第三方理财公司了,更不要迷恋担保和保险,已经规定不能自保,更不能保本保收益,郭树清甚至直接说遇到保本保收益的你可以举报,所以这种东西根本就违规,第三方担保公司行不行呢,其实更不靠谱,比如当年著名的河北融投事件,全国第二大担保公司,说趴窝就趴窝了,甚至比他担保的企业出问题的还早还快,他一出问题,导致了他担保的企业全都除了问题。所以这种事可以看看,但别太信。
第二,别太贪心,固收类产品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债券,发不了债的企业才会去发信托,发不了信托的才会去P2P借款,所以相对稳定安全的收益率就是5-7%,再高的收益,真的就是次级债了,甚至是次级债中的次级债。
第三,一年让你赚20%以上的平台,根本不用看,绝对是骗子。出事是早晚的事。是赌博,赌输了就要愿赌服输。
第四,理财并不是绝对不能买,而是要小额分散,超过6%收益的平台,最好别超过你本金的10%,或者分散到10个平台上去。这样一旦出问题,你至少还能赔的起。绝对不能一把梭,把棺材本都压上。
第五,这种事只能提前打预防针,一旦爆雷血本无归,突然想起这是自己的血汗钱,那么到时候恐怕谁都难救,因为这些平台出问题的时候,一定是把资金都耗尽了,你即使抓到他,也已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了。所以千万切记,不要到时候再哭天喊地,因为真的没办法。早点收起你的贪婪之心,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