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到了应该选择的时候 保不保汇率?(图)
自从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掉头向下。(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6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自从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掉头向下,21日,人民币汇率创5个月来新低。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汇率下跌破7是大概率事件。中国需要在保经济增长、房价和汇率之间做出选择,中国金融官员的文章引发关注。
6月21日,在美元走强之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6.50关口,几乎抹去了今年以来的全部升幅。这是5个多月来的最低水平,与一周前相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1.5%。
近期人民币汇率频频出现剧烈变动。中国央行21日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120基点,报6.4706。上一交易日(20日)中间价6.4586。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报6.4715,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价报6.4750。
有部分分析人士认为,美元持续走强是导致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4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自低位快速上涨。进入5月后,该指数依旧涨势不改。3月22日,美联储开启年内首次加息;6月14日,美联储再次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1.75%-2%,并将2018年全年的加息预期提升到四次。更高的利率推动了美元进一步走强。
另有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中美贸易冲突导致市场的情绪不佳。中国外汇分析人士韩会师发文称,即期汇率持续在中间价上方运行,并且是在有些“定价偏低”的中间价上方运行,可能意味着市场总体上对人民币的情绪仍然偏空,市场结售汇偏逆差的概率较高。
路透社引述一位中资银行交易员报道称:“一季度人民币涨得厉害,二季度以来市场也不相信人民币会快速贬值,还是有支撑。这几天有点相信,是因为中美贸易形势恶化……如果贸易战深入,贬值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回顾中美贸易冲突的时间表,可以看出4月2日是重要的汇率转折点。4月1日深夜,中国宣布对自美进口的128项产品加征15%或25%关税。这也是贸易摩擦升级的标志,加征关税从钢铁和铝等产品扩展到更大范围。
4月2日,人民币一改年初以来的升值态势,掉头开始贬值。尽管以美元计价的4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2.9%,进口同比增长21.5%,但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开始一路向下狂奔。从那时起,在不足3个月时间里,人民币汇率已经下跌了二千多个基点。
6月2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将“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据《证券时报》6月21日报道,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从以往经验来看,定向降准距离落地往往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这是跟随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并且人民币汇率下跌破7是大概率事件。在中美经济走势分化、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美元升值周期下,中国政策层绝不应重演2014-2016年的“弃外储、保汇率”悲剧,而是应当效仿欧洲、日本(2014-2015年欧元、日元大幅贬值20%,反而促进了欧洲、日本的经济),应避免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
中国需要在保经济增长、保房价和保汇率之间做出选择,这是很有难度的事情。今年是中国承诺的金融开放年,怎么进行一贯的资本管制,就到了考验中国央行智商的时候。
《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认为,中国楼市目前已经被限售等政策“冻”住,锁定了流动性,那么中国央行将在汇率上花些心思。贸易战最后一定会落到金融战上。美元指数向上拉升,新兴市场国家就一片告急之声,阿根廷、土耳其等央行都叫苦不迭。从历史上来看,每次美元走强都使一些国家资本大量流出产生各种危机。
中国金融官员撰文似乎做出表态,将对汇率采取更多措施。
6月21日,中国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称,如果在监管不完备、市场不成熟、国内企业抗冲击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贸然像小国开放型经济体那样彻底放开汇率、利率等关键调控要素,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反而可能会产生较大冲击,形成新的风险。
王毅署名文章写道:“近十年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水平为6.97%,高于发达国家的历史水平。这种趋势对不对,是不是可持续,也需要思考。”
文章并称,回顾中国国情,近两年的“金融热”和金融乱象,已经说明了金融和经济本末倒置可能产生的危害和风险。在实体经济方面,实体企业大量投资金融,甚至放弃主业全力投入金融领域,导致产业空心化和金融过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