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贡献深远 最伟大的印度帝王(组图)
阿育王来到佛陀涅盘之地时,心中万分哀痛。(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阿育王是古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君王。他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更是因为他为佛教传播所做的贡献,以及他所施行的仁政。现在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阿育王的生平事迹。
阿育王皈依佛教有三说
阿育王据说出生在摩竭陀国,他不得父王的欢心,适巧北印度的德叉尸罗(Takkasilla)地方发生变乱,父王即派他去平乱。因他不被父王喜爱,所以军队的武器装备都很差。想不到智勇兼长的阿育王,竟然达成了这个任务,做了那里的总督,因此深受朝臣的拥护,等待父王驾崩去世,他掌握了政权。从此阿育王南征北战开拓了大片的疆土,几乎统一了印度全境。在这种使用战争统一印度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杀戮。
阿育王之所以皈依于佛教有大约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正是因为战争中发生的杀戮震惊了阿育王,使他深感悔悟。这时他终于被自己的恻隐之心所唤醒,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折服,决心皈依佛教,同时宣布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将尽量减少伤亡。
第二种说法是:阿育王在即位之初,凶狠嗜杀。他专门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设立被称为“人间地狱”的酷刑场所去残害百姓。凡是进入此狱者无一生还,甚至一些路过此狱的人,也被擒住杀害。有位僧人因托钵乞食,误到此狱门前,即被狱卒擒住要杀害他。这位僧人已证得圣果,视生死如一,虽被扔进一大锅滚水中,却如在清凉池一般,水中还长出一朵大莲花,托住了僧人。狱主见此神迹后,十分惊恐,立即派人报告阿育王,阿育王一看此神迹,深受感动,就此笃信佛教。
第三种说法是:阿育王他曾经在皇宫设立了各种材质和装饰不同的座位,请来各种宗教的人,看他们坐在什么位置来判断他们的信仰。各宗教的代表们纷纷入座,唯独无比华贵的最高座位无人敢坐,他们都害怕无意中惹怒了阿育王。这时代表佛教的沙弥泥瞿陀到来,泥瞿陀心中充满了正信,心目中从来都是把佛法摆到最高的位置上,因此一来就从容的坐在最高座上,接受阿育王的供养。佛弟子的风范令阿育王赞叹不已,受其影响,阿育王逐渐了解佛法的道理,生起了更大的敬信,终于皈依于佛教。
阿育王与两位皇后。
阿育王致力推行佛法
阿育王皈依后,宣布佛教为国教,并到释迦牟尼佛所到过的各处一一参礼和修塔供养,并立阿育王石柱以垂迹后世。据说行至拘尸那迦,当阿育王听说这里是释迦牟尼佛涅盘之地时,他甚至因为极度的忧伤而昏死过去。
他将他的诏令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这些石刻已成为印度民族的珍宝,其文字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对人要仁爱慈悲,子女要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和其他人;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如修桥、造路、植树、建亭等;禁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不使用强制的办法去改变人们的信仰。这些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而且阿育王本人也是这样做的。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与非暴力,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四十一年的时间。
阿育王一生对佛教僧团进行了大量的施舍,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八万四千座奉祀佛舍利的佛塔。阿育王还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阿育王因为积极的爱护人民,保护生命,护持佛教,所以他被当时及现在的人们尊为“护法名王”。
阿育王去参观佛塔。
阿育王善行感化万人
阿育王的一生创造了一个奇迹,不是因为他征服了广大的土地,历史上称霸一时的大帝也不乏其人;而是他感化了千百万人的心灵,因为他靠的不是高喊口号,也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他真诚的信仰,美好的愿望,对人们善良心灵的坚定信念和他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上的认真实践。他确实曾大事杀戮,但他一旦悔悟,他对佛法的信心,对纯洁道德生活的渴望就无比强烈,这种强大的力量支持着他用一生去完成一个其他帝王无法企及的梦想:用佛法战胜人们心中的邪恶。
在阿育王的时代,有许多其它宗教的信徒为了贪图供养,自称是佛教的僧人,混迹在僧团中,他们往往轻视戒律,超出僧团的规范,同时对佛教的法与教义经常提出自己的解释,各种异端邪说层出不穷,因此产生许多纷争。阿育王担心这些冒牌和尚破坏僧团,于是下令将僧团中的乱法、邪见、破戒之徒全部赶出去,不许他们混住在僧团中。同时,为了分辨正邪,解决纷争,便在首都华氏城举行佛教历史上的第三次结集。
在阿育王时期建筑的摩诃菩提寺,约在西元前250年。
佛法出现多种解释
在阿育王亲自召集,当时的高僧目犍连子帝须的主持下,共有一千名精通佛教的僧人参加了结集大会。目犍连子帝须搜集二百余条当时有争议的观点,由大众共同讨论,将其斥为谬论,并将这些批判与驳斥编定汇集成为一部《论事》。这部《论事》的出现标志着“经、律、论”这佛教三藏中“论”的出现。
这部《论事》出现的初衷是为了结束僧团中思想上的混乱。然而,从此越来越多的僧人仿造《论事》的形式,把自己对佛教教义的观点与看法说成是“论”,对佛教中的佛法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反而使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混乱。这恐怕是阿育王与当时参与结集的僧人们所想不到的。
经过此次结集,那些混入佛教的冒牌和尚大部分都被驱出了僧团,但更有传说指出,有三百个能言善辩的冒牌和尚,大家无法将他们驳倒赶出僧团,只得令他们另住一处,从此佛教进一步分裂。
看了阿育王的故事后,真是让人对他所行之事钦佩不已。他能够迷途知返,从暴虐中找回慈善之心,实属难能可贵,难怪成为万众仰望之王。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学习阿育王真心敬佛、礼佛、推崇佛法的精神,方才为正途。
现存的位于毘舍离的阿育王石柱。
现存位于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头。(以上图片来源皆为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