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再现抢购 罪魁祸首原来是这个(图)
原文标题:排队排到晕倒,扭曲的限价政策是罪魁祸首
最近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仍然是摇号,抢房!(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5月30日讯】最近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仍然是摇号,抢房!早前是成都,7万人抢1000套房子,这次是杭州,大量市民为了获得摇号的资格,在开发商指定银行排队等候购房诚意金冻结。由于队伍太长,一位女性购房者甚至由于体力不支而在排队现场晕倒,由银行保安合力抬出。由于抢房人数超预期,即使在增加银行网点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仍然超负荷运行,连日加班办理冻资业务。
为什么出现如此疯狂的场面,原因很简单,仍然是限价导致的新房与二手房价格的倒挂。以参与本次摇号的楼盘华夏四季为例,单价限价为26000多,据媒体报道,距离华夏四季直线距离仅2公里的二手楼盘万科西庐单价已达52000元。这意味着,即使排队再辛苦,哪怕当场晕倒,但如果运气好,能摇到一套房子,轻松赚个100万到200万,这对很多人来说,当然会参与,这是脚指头都能想清楚的结论。据说很多人为了增加中签率,把父母、子女的指标能动用的都动用上了。因为大家都明白,在差价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这不是在抢房,这是在抢钱。
我在上一篇《是谁制造了7万人抢1千套房子的闹剧》一文中写道:“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当下房地产最核心的政策,可是,在荒唐的限价政策下,房子既不是住的,也不是炒的,而是变成了“抢”的和“摇”的。按照楼市的基本规律,在经历2016年和2017年的需求释放和市场上涨之后,今年三线以上的城市的市场应该是稳中趋降。
除了西安、太原、大连、沈阳、长春、昆明、南宁等以前价格偏低的大城市,大部分的城市,在出台近300多项调控政策之后,房地产市场事实上已经降温,这从一线城市、环北京城市、一些价格上涨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的二线城市,如厦门、合肥等。但是,不断上演的“抢房”闹剧却让大家对市场的真实温度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市场依旧火爆,新房一开盘基本秒光,加剧了市场的焦虑,真正扰乱了市场的基本秩序和规律。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掩耳盗铃的限价政策。
如果没有极其扭曲的限价政策,在经历300多项调控措施之后,全国房地产市场早就回归理性,无论是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统计数据,还是市场的成交量,都已经基本回归理性。统计数据中涨幅靠前的城市,都是过去两年房价涨幅不大,或者房价事实上比较偏低的城市。最近住建部约谈的12个城市,大连、西安、太原等城市,是房价偏低,至于丹东,纯属胡乱炒作,不属于房地产市场的常态。
以前涨幅过大和房价过高的城市,房价和成交量基本处于调整状态,没有“抢房”摇号显示的那么火爆。但是,扭曲的限价掩盖了房地产市场已经回归理性的事实,而是引发了大家对市场新的担忧和恐慌。以杭州为例,成交量看,杭州楼市处于理性回归的状态,去年10年到今年2月,二手房的成交量基本处在5000套到7000套的区间,价格也比较稳定。
但到了3月份后,突然放量,4月份更是一举突破了1万多套,创下8个月以来的新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新房价格的严重倒挂引起的抢房摇号,改变了购房者的心态,面对排队抢房的火爆,不管是观望的,还是以前根本没有考虑现在买房的,都加入了抢房的行列,只要抢到就赚上百万,当代中国人现在还没有和钱过不去的。而新房市场的抢,势必冲击购房者的神经,引发新的恐慌。让一些人以为市场又开始要疯涨,在新房无望抢到的情况下,开始下手二手房。
我也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新房限价的坏处,比如,限价和老百姓没有关系,限价会导致楼盘品质下降,摇号这些办法会导致各种寻租和套利现象。一些开发商面对严格限价,只能选择减少开工面积,这样,又使得新房的库存严重短缺,导致新的恐慌。
每一次房价的恐慌性上涨就是这样产生的。扭曲的限价政策,其实是在扭曲市场的预期,是在破坏调控的效果,而不是在调控,是掩耳盗铃,是刻舟求剑。除了我前面举的例子,杭州开盘摇号的楼盘,一二手房倒挂都很严重。奥体核心区精装修楼盘基本在三万五左右,而二手房成交价有过五万的。义桥板块内的江湾城,新房价格在一万五左右,但二手房价格已经要两万五了。未来科技城的华夏四季和绿城梧桐郡,价格限在两万五以下,二手房价格普遍在三万五左右。价格扭曲到这种程度,真的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可以说,这一轮房地产的虚火,完全是因为限价这种扭曲的政策导致的,限价本质上是懒政,是欺骗。限价让很多本来不想买房的人参与了抢房的游戏,导致“房住不炒”的政策不仅没有落实,反而火上浇油。
房地产相关部门,难道你们看不到这种扭曲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吗?难道你们不想及时纠正这种乱象吗?难道你们想让摇号抢房的闹剧在全国上演吗?在这里,我呼吁高层,呼吁住建部及时纠正这些扭曲的限价政策,不要紊乱楼市的预期,他们不是在调控,他们是暗中火上浇油,而且乐见其成!对这样的政策,难道不应该问责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