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黄金流”面前,谁在恐惧?(图)
【看中国2018年5月24日讯】有传言说,中美贸易协商结果很可能是压缩2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对于今天这种结局,世界很多国家的央行其实早已经心知肚明。
经济学上一个经典的结论是,一国对另一国长期保持大额的贸易顺差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会造成以下结果:
第一,当一国逆差不断扩大的时候,就会形成贸易项下巨额的资本外流,最终让本币崩溃,虽然美元是今天的世界储备货币,也无法长期承受这一结果;
第二,当一国长期贸易逆差的时候,意味着本国就业机会减少,社会矛盾激化;
第三,当一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时候,意味着企业开工率下降,政府税源减少,很容易导致企业或国家的债务危机。今天美国正副的债务问题已经显现。
第四,债务和就业最终会威胁逆差国国内的商品市场规模,而美国之所以维持经济霸权,其庞大的内需市场规模是基础条件。
上述问题以前谈到过。
所以,虽然所有人都“坚信”贸易战“中必赢”,但顺差是必然要压缩的。川普(特朗普)曾说,在以往的中美贸易谈判中,美国该输的都已经输掉了,也赞扬中国贸易谈判代表的表现,这些话应该是很客观的。
为什么说今天压缩贸易顺差的结果,世界很多核心的金融人士早已预知了哪?看看百年一遇的“黄金流”就知道了。
来自不同国家的金锭(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我们知道,从英镑纸币诞生之日起,起到的作用就是代行黄金的货币流通职能。所以,英镑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银行券,今天数不清的纸币都是这个性质。在国际信用市场稳定的时期,黄金会静静地卧在各国央行的金库里,即便女人的首饰,大多也是静卧在自己的首饰盒中,货币的流通职能由银行券来承担。如果世界实行的是金本位,每一张纸币都可以保证兑现相应的黄金,那黄金更会一直呆在金库中。但国际信用市场起波澜的时期,黄金就会流动起来,那就是大家对银行券兑现黄金的能力开始怀疑的时候,很多机构和个人就不会再毫不迟疑地接受银行券,更愿意接受黄金。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就是如此,各国央行的储备中黄金的比例持续增长,而纸币(银行券)的储备比例持续下降。这是因为大规模战争的到来,各国为了军费的需求就要不断加印纸币,大家当然会怀疑其兑现黄金的能力。所以,就形成了一战前至二战的特殊时期。各国增加黄金储备的比例干什么哪?用于对外支付啊,此时的黄金也就流动起来了。这个原理对于个人也是一样的,当社会繁荣稳定的时候,大家不会用黄金去购买商品,而是使用银行券(代行流通职能),所以,它老老实实地卧在首饰盒中、保险柜里。但是,一旦信用市场出现剧烈波澜的时期(比如金圆券崩溃的时候),你就会将黄金拿出来购买一些必需品,黄金也流动起来了。
什么叫硬通货?硬通货的含义是:别的信用物都无法再相信的时候(比如金圆券、法币崩溃的时候,现在的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它可以保有信用智能,可以购买你需要的、甚至可以救命的东西,它就是“‘硬’通货”。它就是黄金,很多时候还包括美元。
硬通货的含义是,信用市场崩溃的时候,它依旧可以承载信用,用于人们的交换行为,解决人们的需求。
那么,今天各国央行在干什么哪?与一战之前几乎是一样的,不断把存储在外地的黄金运回家,同时不断在市场中增持黄金。过去两年以来,世界多国央行开始运回存储在美国或英国的黄金。早在2012年,委内瑞拉开始运回黄金——恰恰也就在2012年,是委内瑞拉纸币玻利瓦尔开始崩盘的起点。这说明查韦斯很“英明”,虽然对外说的很好,但心里知道自己发行的玻利瓦尔要崩盘,会形成通货短缺的局面,需要运回黄金用于自己的支付行为。2012年,荷兰也开始运回黄金。德国在2017年宣布已经提前数年完成运回黄金的计划。现在,土耳其、匈牙利、法国、意大利、瑞士都有计划要运回或正在运回在海外的黄金。这种大规模的黄金运回行为,意味着黄金的流动大潮已经开始了。与此同时,各国央行在过去数年一直在增持黄金,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各国央行的黄金净购买上涨了42%,达到了116.5吨,俄罗斯、土耳其和哈萨克央行是大买家。
是什么原因让央行大规模运回并增持黄金?让黄金重新流动起来,几乎重复一战以前的黄金故事?
第一,次贷危机之后,各国央行进行了大印钞,往市场中投放了大量的纸币,形成了巨额的债务。现在,美联储开始缩表,就是回收基础货币,但其它国家和地区根本没能力缩表,一旦缩表,欧元区的意大利希腊等高债务国家的政府债、日本政府债、某国的地方债估计都会爆掉;而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体系更加脆弱不堪,本次美元刚刚上涨一个多月,阿根廷、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尼、印度、巴西等国的货币已经开始要死要活。这说明各国的纸币体系都在面临巨大的危机,当大家奔着委内瑞拉的道路前进的时候,各路央行自然需要运回或增持黄金,就像当初的委内瑞拉央行一样,这也是德国央行提前运回黄金的深刻根源,因为他清楚欧元固有的问题。
但这仅仅是个趋势,什么时候是个节点哪?
第二,中美贸易协商,如果确实是中方压缩2000亿美元的顺差(虽然这个数字未必准确,但压缩一个大金额的顺差是必然的),会带来什么结果?
按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去年中美贸易顺差是3700亿美元左右,200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一半;按中国海关的数据,2017年中美贸易顺差是2758亿美元,200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贸易顺差的72%。中国的贸易顺差最终通过中国向大宗商品国家购买原材料、向欧日韩台等国家或地区购买零部件(比如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关键零部件)进入了世界各国,充实了这些央行的经常账户,当然,中国也因此充实了自己的经常账户。当这一股资本流被减少一半甚至更多的时候,意味着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平衡被打破,货币贬值,为了抵御这种贬值压力,它们必须减少资本输出,结果就会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一起,紧缩对其它国家的外汇流动性输入,与美元形成了合力。
在此可以预判,未来中欧、中日、欧日、欧日中与新兴国家之间的贸易纷争会严重激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大家都很无奈,都需要守护自己的经常账户,最终进行的是一场货币贬值竞赛。很多国家为了充实自己的货币发行保证金,避免央行丧失对本币汇率的控制,就很有可能开启黄金外汇锅有化。
当欧日也来抽取其它国家的外汇收入的时候,新兴国家美元本位制的货币体系怎么办?只能是飞一样的贬值。所以,虽然2014年-2016年的时候,因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贬值让市场恐慌,但远没有今天的形势如此严峻。那时美联储仅仅是加息,现在不仅加息缩表而且直接通过中美贸易收取国际流动性,还带动欧日等央行一起抽取。
这实际就是世界大多数纸币体系崩溃的起点。
阿根廷在2002年爆发债务危机。其应对危机的手段之一是:存在银行的美元存款,必须转换为比索,这就是外汇锅有化。由于企业和个人的外汇被冻结,同时比索疯狂贬值导致商家不接受,结果,阿根廷直接开启了以物易物。可城市里的人们除了废纸比索之外,哪有什么物可易?结果农场主无法出售自己的产品,一个产粮大国居然闹起了粮荒。
第三,当然是战争。中东的局势极为紧张,欧洲各国很清楚问题的严重性。一旦不能稳定伊朗,伊朗一定会重启核武的研发与制造,以色列自然会对伊朗发起大规模的攻击,沙特等国也会卷入其中,战火纷飞的结局是原油短缺(这已经不是什么价格因素,而是供给缺口的因素),原油会与美联储的缩表、美国正副压缩逆差一起,推动欧亚货币快速的贬值,加速纸币体系的崩溃。
另外,一些人说,这种运回或增持黄金的行为是去美元化,只有金融文盲才会这样说。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以往各国央行肆意印钞最终造成自身信用短缺,而美元资本减少对外输出(不再易得)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导火索和主要根源。是因为美元不再易得、很多国家拿不到了,最终只能“去美元”了。这种情形下沾沾自喜“去美元化”,还不如鲁迅笔下的阿Q。
基于上述严峻的局面,为了应对信用短缺(货币贬值的真正含义是信用短缺,因为自己发行的纸币让人们不再信任),各国的央行才会制定大规模运回黄金的计划并增持黄金,甚至瑞士央行都在这样做,可知问题的严重性。中美贸易的协商结果是引爆这一问题的导火索。
流动起来的黄金,才会真正显示信用之王的本色。当黄金流动起来之后,意味着各国纸币集中失去信用,这会直接导致各国的财政危机(本币加速贬值的时候,印钞机运转的速度越快,财政崩溃的速度越快,就像当初的蒋先生、上世纪85年之后的老大哥、现在的委内瑞拉都是如此),也会导致很多正副的生存危机,最终,它们之中的一些就被迫走向战场!这一点没什么疑问。
今天,百年一遇的黄金流,意味着百年一遇的大变局!各国央行在恐慌。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任何可以执行信用职能的基础商品都会涨价,实物自然是优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