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犹太人为他铸碑纪念 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视频)

 2018-04-12 20:3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1

何凤山救了上千犹太人被誉为“中国辛德勒”。
何凤山救了上千犹太人被誉为“中国辛德勒”。(图片来源:视频撷图)

在时尚之都米兰,一处地标刚被命名为“何凤山小广场”,用华人名字命名城市地名,这在整个欧洲还是第一次。这个名字,教科书上没有,也不是网络红人,甚至国内鲜有人知,但是在前以色列总理眼中,何凤山就是活在世间的“上帝”。

在那满是血泪的民族苦难里,那些善良的火星总是格外让人珍惜,《辛德勒的名单》大家一定并不陌生,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企业家辛德勒,在纳粹的屠刀下他倾家荡产,守护1200余名犹太人的生命。

犹太人大屠杀,人类记忆里最深的伤口之一。
犹太人大屠杀,人类记忆里最深的伤口之一。

而在彼时的中国,也有这样一位辛德勒,甚至救过更多人。

1901年,一个叫何凤山的小男孩在湖南出生,虽然这个名字已经成为意大利地标,但他跟我们一样也曾是个小人物,没有显赫背景。

何凤山生于益阳一农户家庭,家境一般,但人却格外向上好学,凭借优良的功课,1921年他考入长沙雅礼大学,当时这所学校还有个名称:中国耶鲁。

大学毕业,他又拿到了公费留学生名额,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份子,无不怀有一腔救国热血,何凤山回国之后,在外交方面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抱负,1938年何凤山被派往奥地利,担任驻维也纳总领事。

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大约二十万犹太人在此生活,彼时奥地利已被德国吞并,空气里蔓延着杀戮的血腥气。

逃出国,是犹太人唯一的活路,但这又谈何容易呢?拿到一张出国签证难若登天。

法国埃维昂曾召开过难民问题国际会议,与会的国家有32个,但最后都以各种理由将犹太难民拒之门外。

曾有一艘满载犹太难民的客轮远航避难,船已顺利抵达美洲,但古巴,美国和加拿大全都大门紧闭,拒绝他们停靠上岸。

向前一步就能活下去,但最后他们却只能原路返回,看着希望慢慢消失在大海茫茫里。

以为抓住了生的希望,转眼又是无底深渊,这种滋味的绝望,怕比等死更叫人难受。

1938年7月20日,十七岁的犹太少年高德斯陶伯,已经跑遍了驻维也纳的五十国使馆,但还是一无所获,离开意味着幸存,留下就只能等死,绝望的少年,最后走到了中国使馆。

签证官:据我了解,你曾被40多个国家拒签过?

少年:是的。

签证官:这次你一个人来,除了你自己,同时还要为10个亲友申请签证?

少年:是的。

签证官:你知不知道,办签需要本人亲自来才可以?

少年:知道。

签证官:好的,我批准你的签证申请。

尽管办理条件很是不符,但这一天,何凤山给犹太少年,签发了20份前往上海的签证,因为他知道,对于藏在纳粹屠刀下的犹太人,这一张张签证就是死亡赦免单。

消息很快传开,中国总领事馆门前,从早到晚排着长龙,面对走投无路,求生无门的大批犹太人,何凤山只有一条规则:“凡可尽力之处无不尽力。”

何凤山:“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
何凤山:“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

当时有些宗教和慈善组织,开始紧急救助犹太人,多一些办法,就多一条生路,何凤山联系上了这些组织,“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全力帮助犹太人。”

在他的运作下,中国领事馆的签证条件极为宽厚,大量犹太人在这拿到了,前往上海的生命签证。

何凤山的人道和博爱,让更多犹太人有了生还的可能,但纳粹德国却不能容忍,很快中国领事馆的房子被没收了,办公地点没了,签证工作只好搁浅。

但那么多人的性命怎么办?难道就此不管了?何凤山当机立断,自己掏腰包找了一处小房子,领事馆临时办公室很快搬好,签证发放继续,能救一个是一个。

1938至1940年,何凤山任职期间,平均每月签发500多份签证,900份亦是平常,至少有4000名犹太人在他笔下,远离了死神的威胁。

事实上,当时的中国也在饱受战火的煎熬,上海百姓的生活也是捉襟见肘,但不被生活善待的人更容易发现善良,犹太难民和上海居民在同一屋檐下。

互相温暖,互相帮衬着,一起度过了这段五味杂陈的战争时光,日子虽也清苦,但还算淡泊平静。

当时入境上海无需取得签证,但奥地利犹太人若没他国签证,就不可能活着离开奥地利,这些异国人有的从上海转道去别处,有的在这里安家落脚,结婚生子,当中不乏厉害人物,继续着他们的天赋,开创着他们的事业。

整个二战期间,近600万犹太人遇难,对比同胞的苦难,对于在中国得以幸存的犹太人,何凤山、上海、中国,这几个字里面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

何凤山虽是解救犹太人最多的“义人”,但先生在世期间这段历史,一直静悄悄地藏在岁月里。

点击查看大图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何凤山纪念匾。(以上图片来源皆为维基百科)

直到1997年,96岁高寿的何凤山去世了,在其讣告中,女儿谈及了父亲当年,驻奥的一些往事,这些零零碎碎讯息,引起了犹太裔历史学家,艾立克.索尔的关注,他立刻致电何曼礼询问,经过他们的挖掘和求证,这段历史才慢慢走入世界视野,在其之前犹太人当中没有人,知道何凤山的名字,而在此之后,每个犹太人都在讲何凤山的故事。

何曼礼的回忆里,爸爸和那个年代的同胞,对百年来中国所受的迫害深感义愤,也因此格外同情被欺凌和压迫的人,对他来说帮助人是很自然的事情,正因如此爸爸极少提及此事,这段善行自然鲜有认知。

在其回忆录《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中关于这段经历着墨甚少,一如他在书里的自白:“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

古人说善欲人见,便非真善,而何先生之大仁大善,“应该”二字可见一斑。

在上海的犹太人,把别人的苦难放在心上的人,别人自然也不会忘记。

2001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凤山铸碑纪念,碑上刻字: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何先生的事迹广为传颂,2005年何凤山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辛德勒”。

責任编辑: 杰夫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