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习急于修宪取消任期限制的真实原因?(图)
中共两会上的习近平。(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3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晏清流综合报导)中共人大3月11日通过了对宪法部分内容的修改提案,删除了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每届五年的限制。这意味着现年64岁的习近平可以合法地终身留在国家主席的位子上。有关习决定推动修宪的主要原因,备受猜测。引人关注的一种原因是,习树敌太多,需要尽力维持在台上。
奥地利《新闻报》(Die Presse)3月12日报导说,习近平推动修改宪法案的背景因素,恐是树敌太多,若依原定任期结束,下台后恐遭到利益集团的反扑。
报导说,习近平现在同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及掌控200万军队的军委主席及国家主席,如今这三项职位都不受任期限制,意味着他是40年来中共最强势的领导人。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大上台后,在党政军开展了中共史上史无前例的反腐“打虎”运动,拿下了440多名省军级以上官员及其他中管官员,其中大部分是江派人马。
一直有传闻指,因为习近平王岐山强力反腐,开罪权贵阶层,政敌蠢蠢欲动,故习王均屡遭未遂暗杀。
《北京之春》名誉主编胡平去年8月初曾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指定隔代“接班人”,这意味着到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时,习会继续谋求掌权,“因为他走到这个位置就没法停住,放弃了权力就会对他构成危险。”
荷兰《人民报》(De Volkskrant)3月12日也报导说,过去中共官员都认为让领导人完成任期后就会有机会(接班),但现在习近平可能一直在位,这可能会增加政治动荡或高层权力斗争的可能性。
大纪元3月5日刊发的《戊戌年中共修宪 中国处巨变前夜》一文章则说,未来中共内部的矛盾或将会激化,较量将主要是习与中共体制内部之间的“战争”。
据官方此前公布,在中共十九大之前的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在政治局亲自启动了修宪。至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共二中全会通过修宪建议。1月29日至30日,中共人大常委会也宣布“一致坚决拥护”修宪。
法广中文网评论称,习近平仅用4个月时间就将中共修宪建议草案稿提交人大常委会并通过,可谓神速。
香港《苹果日报》2月26日报导,有“三朝国师”之称的现任中共政治局七常委之一的王沪宁,是当局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献计者。
不过《多维》有文章指出,在这场因废除国家主席任期限制而引爆舆论的宪法修定中,用的只是王沪宁的头脑,习近平头号亲信栗战书其实担当了太多不可忽略的角色。栗战书可能需要站到前台,处理各种反对意见等棘手问题,以保证不会出现“意外”。
习取消任期限制真实原因无关“战争”与“统一”?
美国之音14日援引分析人士说,习近平去年10月再次承诺寻求统一台湾,现在他将有更多的时间尝试强硬和温和的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习近平说过,台湾统一的问题不能留给下一代中共领导人。
英国《金融时报》在3月8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寻求用特使管理中美关系》的文章中披露,习近平赞成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是因为他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的边境线上可能会爆发军事冲突。
文章还援引北京的一些“政策建议者”透露说,“习近平赞成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是因为他预计到未来五年沿着中国边境线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会爆发冲突。他不能像普京(Vladimir Putin)在俄罗斯所做的那样,让代理人担任国家元首。”
不过,《看中国》14日文章〈取消任期制:习近平预计5年内爆发战争还有一个机密〉一文认为,中共还能有多长时间执政,这或许才是习近平真正担忧的。
文章说,习近平的担忧或许不仅仅是“未来五年中国的边境线上可能会爆发军事冲突”。王沪宁设的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还不稳定。同时,王沪宁在讨论中国是否会陷入动乱这一政治哲学命题时指出,“我们也要研究这个问题,要注意四大系统”,即军队、政党、官员和知识分子。王确信只要这四个系统不发生问题,中国就能稳定发展。
文章举例中共这四个系统现状,其中军队中,官媒曾公开郭伯雄独子郭正钢的豪言壮语——“军队一半人都是我家提拔的”;在党政官员中,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五年来有近200万违纪涉贪腐的党员干部遭到中纪委系统查处;知识分子中,2015年7月9日起,上百位中国大陆的律师等,突然遭到公安当局大规模逮捕、传唤、刑事拘留的事件,部份人士则下落不明,涉及省份多达23个。
俄新社在2月26日报导称,在进入市场经济40年后,大部分的中国精英更加忠于西方,而不是自己的国家。
对于中共政党的问题本身,文章引述港媒披露的一份中共内部机密报告称,北京当局承认中共面临崩溃危机,并将该报告列为七中全会和十九大的内部学习文件。
香港《争鸣》杂志2016年11月号撰文披露,王岐山在中纪委第52次常委会上,首次公开承认中共体制已经濒临崩溃的临界点。明确表示,党内腐败堕落状况、规模、深度已经到了变质、崩溃的临界点,“这不是你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的严峻事实。”王岐山还直言:“这当然是体制、机制上出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