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图:公有领域)
【看中国2018年3月15日讯】2018年3月14日,据英国多家媒体报道,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的家人已经确认了这一消息。
这一天,正好是爱因斯坦139岁冥诞。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生于1942年1月8日,是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著有《时间简史》等书。
终其一生,霍金一直致力于黑洞研究,以及对大众读者的科学传播工作。
2016年4月12日,霍金开通微博,总共发出了20条微博。2017年11月24日,霍金的最后一条微博是写给中国的千禧一代的:“我希望,当你们追求科学以及其他创意时,如此的好奇心和自信可以延续下去。”
霍金去世以后,他的学术研究和成就势必会被重新检讨。有一种说法,说霍金其实没有那么高的成就,是他的病让他成名。事实是这样吗?
对霍金的推崇是言过其实吗?部分上是的。
首先尝试总结一下霍金的贡献。
科学方面,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他主要有两个贡献:奇点定理(1970)与霍金辐射(1974)。
霍金的主要工作都做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黑洞研究大发展时期,霍金(与G. Ellis)的专著《时空的大尺度结构》(1973)也成书于这一时期。霍金的早期工作是当时引力与黑洞领域非常重要的进展,对这一领域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还谈不上最重大(更谈不上伟大)。
相较于前面提到的两个贡献,霍金被引用最多的工作可能是“贝肯斯坦—霍金熵”公式,但很可惜,这个工作不是霍金先做出来的。
而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30多年时间里,引力与黑洞领域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霍金的贡献可以位列其中,但是并不是唯一和最重大的。
另一个例子是宇宙学。虽然公众对霍金的印象是霍金在研究宇宙,但有趣的是,如今专业的宇宙学研究论文里几乎不会出现霍金的名字。
至于霍金的《时空的大尺度结构》,虽然这本书在专业领域名气很大,但是今天做引力和宇宙学研究的人可能大部分都没看过,因为他们有别的好得多的参考书籍。
霍金(图:Imagem Google)
作为一位76岁的老人(霍金生于1942年),霍金晚年仍然在搞科研。但是和所有已经功成名就的大科学家一样,科研基本上止于姿态,对主流科学界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科普方面,霍金作为当代理论物理的代言人,对于在公众面前宣传理论物理的作用是极大的。这一点应该无人能出其右。
霍金在科学界的名气一部分也来自于从科普到科学的“出口转内销”。霍金在公众眼里的巨大名气当然算是他对物理学(甚至科学)的贡献,至少一些少年因为受到霍金感召而报考了物理系。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各国政府是否因为霍金“大使”而增加物理学研究的经费。
霍金在学术界的名气是与其贡献相称的。他的理性的同行们将霍金视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引力和黑洞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众多学者之一,而并没有把他摆在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甚至费曼的位置上。
至于霍金在公众面前的名气则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其一方面来自其研究领域的普遍吸引力——你很难找到比诸如时空、宇宙这样更吸引大众的主题了,何况还可以拿爱因斯坦打广告;一定程度上也是剑桥大学霍金团队以及出版商的运作,否则你很难理解为何一个科普作家被包装成了“伟大”的科学明星。
当然,作为一位大半生困在轮椅上的人,霍金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科研和写作,与命运抗争,这种精神或许称得上伟大。
将霍金视为当代爱因斯坦显然是言过其实的,但是简单地说霍金名不副实也是不负责任的。名气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主观和人为的。
2018年3月14日,霍金走了。不要悲伤,他只是掉到虫洞里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