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信号是骨质疏松先兆(图)
腰背疼痛、驼背等都是骨质疏松先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反复发生的脆性骨折很有可能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尤其是常见于髋部、脊椎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全球每年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竟然是骨质疏松。一旦骨头里的成骨细胞(让骨头生长)和破骨细胞(让骨量丢失)的平衡被打破,骨质疏松就开始悄然发生。
骨质疏松危害大 髋骨骨折死亡率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14.4%,女性为20.7%。低骨量的患病率就更高了,男性57.6%,女性64.6%。如不及时加以扭转,由骨质疏松导致的疾病将极大威胁民众健康。
骨质疏松的后果实际上远比人们想像的严重,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骨质疏松性骨折所带来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很容易带来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褥疮等多种疾病,尤其是中重度骨质疏松性骨折。
腰背疼痛驼背等都是骨质疏松先兆
由于骨质疏松的病情轻重与疼痛没有直接联系,20%的骨质疏松患者直到骨折后才发现疾病,有些患者甚至一生都未发现疼痛。那么,骨质疏松又该如何进行早期预防和发现呢?
女性绝经期以后,男性50岁以后,都应当注重每年体检中骨骼密度的检查,一旦发现骨量开始丢失应当及时咨询专业医师寻求帮助,而不是采用土办法“补钙”。尤其是出现身高降低的中老年人群,更应当高度怀疑由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骨折,及早就医。
除此之外,腰背疼痛、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身高缩短或者驼背、脊柱畸形、脆性骨折等也都是骨质疏松疾病的明显信号。反复发生的脆性骨折很有可能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尤其是常见于髋部、脊椎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需要高度警惕为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促成骨细胞形成是关键
当人体年龄处于35岁之前,成骨细胞处于强势地位,骨量及骨骼强度不断增加,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而3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破骨细胞开始占据优势,尤其是男性超过50岁、女性绝经期以后,破骨细胞越来越强势,骨量及骨骼强度不断丢失,直到年老,破骨细胞占据较大优势地位,发生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相关疾病的机率大大增加。
骨质疏松的真正原因在于骨组织代谢失衡所导致的骨量丢失,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及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必须及时应用“长新骨”药物,促进成骨细胞的产生,而不是盲目“补钙”。如果无法促进成骨细胞的产生,抑制破骨细胞的增长,无论如何补钙,大部分补充钙质都会随着人体代谢排出体外,吸收利用极其低下,难以起到真正“补钙”的功效。尤其是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应用促成骨细胞药物治疗更不可少。
另外,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户外活动及日照、避免咖啡或碳酸饮料、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加强日常体育锻练等都是不错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