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从“国际妇女节”说起

作者:刘超祺  2018-03-08 09: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引言

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定在每年的3月8日,是为了感谢妇女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上所作出的贡献的一个国际性节日。

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的工业和经济急速发展,而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工资被剥削、和缺乏劳工法例去保障劳工,因此而引发一连串工人为了保障劳工福利的社会运动,而女性的权益更加被忽视。

发展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业女工上街抗议工作条件恶劣和薪酬偏低,虽然遭到政府镇压,但是往后每年的3月8日都有同类抗议活动,亦促成了日后工会的产生。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由女士发起的大规模抗议行动。

1908年3月8日,在纽约,有15000名妇女走上街头,要求政府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禁止使用童工和享有选举权。

1909年2月28日,第一个“国家妇女节”(National Woman's Day)由“美国社会党”(the 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在纽约发起,在美国各地得到响应,并呼吁在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庆祝“妇女节”活动。

1910年至1913年的每年的2月28日,“美国社会党”在纽约都举行“妇女节”庆祝活动。

1910年8月,“第二届国际劳工妇女会议”(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Working Women)在丹麦哥本哈根(Copenhagen,Denmark)召开,有来自17个国家的100名妇女出席。德国“社会民主党妇女办公室”主席(the Leader of the Women's Office for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in Germany)Clara Zetkin提出各个国家应该订定同一天去举行“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大会提出要提高妇女在社会上公平的权利和要有投票权。

1911年3月19日,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四个西欧国家举行了“国际妇女节”活动,有100万人出席,提出了妇女有工作、选举、接受培训、受雇政府工作和终止歧视的方案。

1911年3月25日,纽约发生了一场在“三角工厂”火灾事件(“Triangle Fire”),引致140多名女工死亡,恶劣的工作环境是主要因素。在随后的“国际妇女节”的大会上多次被提出,要求美国政府以至世界各个政府要改善劳工的安全和权益,促使美国政府制订劳工法例以保障劳工的安全和权益。稍后当地妇女发起了“妇女之面包和玫瑰运动”(the“Women's Bread and Roses Campaign”)。“面包”象征经济上的保障,而“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素。

1913年2月23日,苏联的妇女举行她们国内的第一届“国际妇女节”,决议将“国际妇女节”改在每年的3月8日,自此,各国的“国际妇女节”都订定在每年的3月8日。

1917年2月25日,由于两百万苏联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苏联妇女发动全市工人大罢工,提出“面包与和平”(“Bread and Peace”)的诉求,引发“俄国二月革命”,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新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赋予妇女有投票权,并将3月8日定为国立假期。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由女士发起的革命行动。

1924年3月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公告“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这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在中国的开始,并且在广州举行“第一届国际妇女节日祝大会”。

1938年,“中华民国”批示妇女可以参与政治活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3月8日定为“妇女节”。

1956年8月9日,数百名南非黑人妇女在比勒陀利亚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推行“种族隔离政策”。新南非政府成立之后将这一天定为“妇女节”,以纪念南非妇女在争取平等所作出的贡献,自此,南非的妇女在每年的8月9日都举行活动,要求实现男女平等、结束党派之争、保障妇女在社会上的权益。

1975年,“联合国”确认每年于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并呼吁各国举办庆祝活动。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妇女节”成为类似“母亲节”一类向女性表达尊敬和爱意的节日。在“妇女节”这一天,男士会赠送花或者礼物给他们的女朋友、妻子或者母亲,子女会赠送花或者礼物给他们的母亲等等,以表示对她们的关怀和尊敬。

女性职份

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旧的圣经上记载上帝造天地的第六天按着自己的形象造了人,北美印第安人和古埃及人都认为他们是太阳神的后裔等等。

人是神创造的,分为男性和女性,男性有刚强的本质,女性有温柔的秉性,相互协调,互相补足。婚姻是神圣的,一男一女的结合,是神订定的婚姻制度,在一个家庭里,男主外、女主内,又是相互协调,互相补足的。

传统的中西方文化,不约而同对男女性格都有同一个定位,就是男性是刚强的,女性是温柔的;不约而同对男女角色在家庭中又都有同一个定位,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男的要爱护妻子,女的要爱恋丈夫,男的要在外谋生,维持家计,女的要在家中相夫教子。这样的男、女性格的定位和家庭文化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国际妇女节”为女性在社会上争取权益这么多年,似乎都打破不了这个规律。

在现今的世代,究竟女性的角色应该如何呢?我认为女性的主力应该放在家庭里。请勿误会我是一个保守和看不起女性的人,而是我认为神把一些重要的任务交付予女性,这些任务就是生儿育女、培育子女成才和将传统文化承传下去,我认为神看重女性的角色,将神认为重要的一环-生养下一代、培育下一代和承传文化给下一代-交给了女性。一些女性不断在社会中打拼而尘封了自己的天职。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脑部的发展各有不同而作出的推论。

在一个男女生而平等的社会里,我们不难发现,普遍的男孩子在游戏中比较喜欢走动,倾向是踢球、奔跑等富动感的游戏,表现出刚强、好动的性格;而普遍的女孩子比较文静,倾向玩跳绳、跳橡皮绳、跳飞机,即使在活动的游戏中表现出温柔、娴静的性格。至于玩玩具方面,普遍的男孩子倾向玩有动感的汽车、皮球,而普遍的女孩子倾向玩洋娃娃、家家酒。普遍的男性的空间感、理性思维、体力都比女性的好,加上无须有月事、怀孕、喂哺婴儿,促使男性走向社会,相对来说,女性就留在家里。两性之间从少就已经表现出男的刚强、主外和女的温柔、主内的天性。

从少到大,女孩子对语言的掌握普遍都比男孩子的强,包括语言的聆听、记忆、思考和表达,这样,女性就比男性善于与人沟通。沟通是与人建立关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女性就比男性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普遍的女性比男性善于表达想法、感受和情绪,故此,女性就比男性容易拉近与别人的关系。言教在教育中占了一个重要的比例,善于运用语言、善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令培育子女成才、将传统文化承传给下一代显得比较容易,这解释了为什么神要付予女性较佳的语言能力。

普遍的女孩子自少就有比男孩子较文静的秉性,一个较文静的人就比较容易专注、细心,造就了女孩子比较擅长阅读。阅读是增长知识的一个主要渠道,有了知识,又有了良好的语言能力、表达感情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自然就更能做好神托付在女性身上培育下一代、将传统文化承传给下一代的使命。

普遍的女性在听觉上比男性灵敏,而听觉上的辨别能力亦比男性强,亦促使到女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比男孩子好;普遍的女孩子的小肌肉,即手指的活动能力比男孩子灵活,所以女性在弹钢琴、拉小提琴、针黹等手艺上远比男性优胜;普遍的女性心算的能力比男性强、心算的速度比男性快;普遍的女性的图像辨别能力比男性高;普遍的女性较多运用右脑,普遍的男性较倾向运用左脑,但是,连接两个大脑半球的神经元以女性的运行得较快,形成女性的脑筋较灵活;而普遍的女性语言的能力、沟通的能力、阅读的能力都比男性好。以上种种有关女性大脑功能的优秀的发展,令到普遍的女孩子的智能发展比男孩子早和快。这又是为什么?就是方便女士们、母亲们做好培育下一代、将传统文化承传给下一代的工作。

普遍的女性比男性文静,比男性胆怯,亦比男性因循守旧,所以不容易行差踏错,这个本性令女性比男性更适宜于传播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从东西方流传开来的故事,都有提及神和人在地上同时存在和一同做事的记载,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青天、老子留下五千言倒骑青牛西去、以色列有耶稣基督下世传道、印度有释迦牟尼佛传法、古希腊有宙斯掌管宇宙等等的事迹的记载,因此,很多优良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神传文化,是神刻意在地上为人类开拓正面的文化。女性就赋有这样的特质去担当这个重责。

在生命诞生的初期,男婴的生命比女婴的脆弱。女子受精之后,男性胚胎的夭折率比女性胚胎的夭折率高,死亡的比例是150比100,即是说,在母亲流产的个案当中,每有100个女婴夭折,就有150个男婴死亡;当婴孩出生后,男婴又比女婴容易夭折,死亡的比例是106比100,即是说,每有100个女婴夭折,就有106个男婴死亡。当人到了四岁之后,男、女孩以至少年、青年、中年的死亡率就差不多相若。到了老年,男性的死亡率再度攀升,换句话说,女性比男性长寿,就以香港人为例,女性平均的寿命是87.32岁,为全球女性平均寿命之冠,而男性平均的寿命是81.24岁,亦为全球男性平均寿命之冠。再者,普遍的女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即是约12岁之前,她们肌肉的生长和体能与同龄的男孩子相若,在跑步、爬树等体能的竞赛中或会胜过同龄的男孩子。青春期之后,女性生长的主要是脂肪,以塑造优美的体态和为生儿育女作准备。那么,为什么神要设计到妇女的身体比男士更能抵抗疾病、更能抗逆和更长寿呢?以我的分析,我认为当然是神给予女性较健康的身体和较长的时间去培育下一代和将传统文化承传给下一代。

为什么怀孕的职责要交给母亲,就是因为母亲能亲身目睹和体会到婴儿从自己身体里出来,这个新生命一定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人会渴望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同时亦希望将自己的一切,包括文化也一并传递下去,加上母亲为亲生婴儿喂哺母乳时所建立的非常亲密的亲子关系,母亲就更渴望去培育好下一代和将传统文化承传给下一代,这就是一代代遗传下去的女性的天性,也是女性的天职。身为女性,应该以自己女性的身份自豪,好好的去完成这些神圣的任务!

从选曲中反思

下文提供一些乐曲,请读者朋友去聆听所介绍的乐曲,看看有没有引发共鸣。

《希望》

第一首要介绍的乐曲是由陈慧琳主唱《大长今》主题曲《希望》。

“看牺牲的脚步尽化温暖,看艰辛不却步步向温暖,信将爱能力创,心中的冀望,终于都靠岸,未曾绝望!”歌词讲出了:女性肯“牺牲”、不怕“艰辛”,“将爱尽化温暖”和“冀望”等女性的美德。不单只女性,作为一个人也应该这样。

“For Elise”

第二首要介绍的乐曲是由Ivo Pogorelich钢琴独奏贝多芬于1810年创作的“Bagatelle No.25 in Aminor(Für Elise)(For Elise)”(第25首A小调钢琴短曲)(《给爱丽丝》)。

《给爱丽丝》是蕴藏了贝多芬对泰丽丝的爱意。优雅的乐段表现出泰丽丝高贵、清雅脱俗的一面,富动感的乐段表现出泰丽丝轻松活泼的另一面,不论是泰丽丝高雅的品质,或者是泰丽丝活泼的性格,在贝多芬的心中都是可人的,你们可以感受一下贝多芬柔情的一面。女性温纯、高雅、带点开朗、活泼是你们身为女子独有和受人喜爱的本质。

“Try”

第三首要介绍的乐曲是由Colbie Caillat主唱的“Try”(《尝试》)。

歌词提到“女士化妆、美甲、电发、瘦身、打扮性感、展露身材,为的是迎合他人,作为女士,要清醒,不要一味去追求,要尝试去改变,离开物质,返璞归真,找回做人的目标。”真的是一首发人深省的歌曲!

“I Am Woman”

第四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由Helen Reddy主唱的“I Am Woman”。

“I Am Woman”是一首提高女性权益和呼吁反对歧视女性的歌曲。

“Ave Maria”

第五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由Mirusia主唱德国著名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1825年创作的名曲“Ave Maria”(《圣母颂》)。

东西方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有提及神人同存和共事的记载。天主教徒相信玛利亚是为诞生耶稣而派到人间的神,是“天主之母”,无原罪、无玷污童贞女,事成之后蒙召升天,成为“中保圣人”,可以代人祈求赦罪。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

最后一首要介绍的歌曲是由Charlotte Church主唱捷克著名作曲家德弗札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1880年的名曲“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妈妈教我的歌》)。

歌词提及到:“年少的时候,妈妈教过我唱歌,现在我有了我的孩子,我就将妈妈教我唱过的歌教给我的孩子。”文化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承传下去,妈妈在这方面就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作为母亲的,不要小看自己在家庭、在社会、在民族、甚至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You educate aman;you educate aman.You educate awoman;you educate ageneration.”

这两句格言出自一位1801至1877年的美国政治家Brigham Young,白话文演绎这两句格言是这样的:你教育了一位男士,你就只是教育了一个人;你教育了一位女士,你就不只是教育了一位女士,你是教育了一整代人。Brigham Young亦认为女性有教化下一代的职能。

 

来源:看中国来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