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许百姓点灯”?(图)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你知道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典故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般是用来形容“在上位者可以胡作非为,专制蛮横,却不允许百姓有一点点的自由。”但你知道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典故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出自于南宋诗人陆游所写《老学庵笔记》卷五,宋朝时,有一个州的州长名为田登,他不许人家冒犯他的名(指“登”),如果违反这个规定就会被惩以鞭打之刑。当然,避讳除了字不能相同,连同音都不许出现,因此人们便把“灯”字改用“火”字取代。

到了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州城里要放灯三天以示庆贺。这位州长自然不准说“放灯”,而要改称“放火”。他叫州吏贴出告示:“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于是,当时的老百姓都讥讽的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从此就衍生出这句深具讽刺意味的成语,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到今天已经有八九百年了。人们常拿这两句话,形容那些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坏官儿,也用来形容。以势压人,不让小人物说话的那些人。
 

正烧着

大云寺门信州之地有一女子,家境贫困潦倒,衣食十分窘迫,但她却擅长歌舞又能饮酒。有一个好心人为她要来了一张废弃的丝制信州地图,她就染了颜色裁作衣裙,但是上面的文字墨迹仍然隐约可见。

这天,正赶上邻居家宴饮,特意请她饮酒唱歌以助酒兴。宴会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突然有一个婢女喊了一声:“娘子,你的衣裙着火了!”这女子一惊,忙问烧着了哪里。那婢女出口就说:“正烧着大云寺门。”

听到火烧寺门,大家先是一愣,随即全都会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宋.邢居实《拊掌录》


王祚受骗

王溥曾中过五代时的状元,又做过周世宗时的丞相,到宋朝又位列三公,后罢相,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王溥的父亲王祚也曾担任后周的观察使要职,一贯生活奢侈,却有一点仍不满足,那就是不能预知年寿如何。

一天,王祚正住在洛阳府第,忽然听到外面街上有人吆喝卜卦,他就派家人把卜卦者接进府里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盲人。家人悄声地对卜卦者说:“我家老爷是王丞相之父,极其富贵,只是不知道年寿如何,故请你占上一卦。我预先告诉你一声,请你依我说的为他占卦。一会儿等你为他卜过卦,我多加钱酬谢。”卜卦者心领神会。

不一会儿,卜卦者见到王祚就让他布卦成文,推演了一会儿,十分惊讶地说:“您是大寿之命埃”王祚心里高兴,忙问:“能活七十岁吗?”卜卦者笑笑说:“还要往上。”王祚试探着说:“能到八、九十岁吗?”卜卦者又大笑,说道:“还要往上。”王祚心里更加欢喜,说:“如先生所说,难道可以活到百岁?”卜卦者没再让王祚继续往下猜,而是叹息说:“此命至少也有一百三、四十岁埃”王祚当然欢喜,不过还有点不放心,又问:“其间有什么疾病吗?”卜卦者摇着头说:“没有。”说完又装作细细推算了一番,煞有介事地说:“的确没有。只是临近一百二十岁这年春夏之间,脏腑稍有疾苦,不过不久也就安好了。”

王祚终于放心了,极为欢喜,回头对侍立在身后的子孙们说:“孩儿们一定要记着,那一年千万别让我吃冷汤水才好。”他对盲人卜卦者的胡言乱语竟信以为真,却哪里知道人家竟是为了多求得几个钱呢!

——宋.邢居实《拊掌录》


诗癖

宋哲宗时,有个浪荡的皇室子弟,喜爱作诗成癖,而他的诗无非就是一些鄙俚可笑之句。他曾把某天的见闻感受,像记流水帐似地回忆过来,竟胡诌了一首即事诗:

日暖看三织,风高斗两厢。

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

泼听琵梧凤,馒抛接建章。

归来屋里坐,打杀又何妨。

众人闻听,大为不解,以为此诗妙不可测,就试探着问这人。这人哈哈一笑,随口解释道:“一开始我看见有三只蜘蛛在房檐下织网,紧接着又看见两只麻雀在两厢廊中争斗,还看见有只紫青蛙肚皮翻天似'出’字,还看见有只死蚯蚓弯曲如'之’字。我正在吃泼饭,听见邻家有人用琵琶弹奏《凤栖梧》曲子,还未吃完馒头,就听见守门人报告说建安章秀才登门来访。迎客刚回来,就看见内门上画着钟馗击小鬼的图案,我觉得画得痛快,所以就说打死又何妨。”众人听了,大笑不已。

此时宋哲宗扎了针刚要用艾灸,听了小太监念了上边这首诗,笑得前俯后仰,便不再用针灸了。

——宋.邢居实《拊掌录》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