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血染疆场,满门忠烈万古流芳!――杨家将
高梁河一仗,宋太宗赵光义损兵折将,丢失粮草器械无数,也彻底失去了收复燕云16州的信心。从此以后,北宋对辽国轻易不敢主动进攻,采取以守为主的战略。只要辽军不再南侵,宋天子就像是中了上上签一般的高兴。
但是,辽军却不肯罢休,他们派军队不断南侵,反而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山西代州的雁门关,就成了宋、辽两国的必争之地。辽军只要夺下雁门关,就打开了从山西直达开封的门户;宋军守住了雁门关,就能把辽军挡在云州地面上,整个黄河两岸,才有真正的安全可言。
在整个宋太宗和宋真宗年间,守卫雁门关一带,抵抗辽国不断入侵的,就是著名的杨家将!杨业和杨延昭父子,在保卫国家的边界战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杨家将的第一代名将是杨业。杨业本是北汉的猛将,深受北汉天子重用,赐名叫刘继业,跟北汉最后一个皇帝刘继元排名。
北汉灭亡以后,他恢复了杨业的本姓名,很快成为北宋抵御辽军南侵的中流砥柱。他担任着代州刺史,因为英勇善战,人们就给了他一个响亮的称号,叫作“杨无敌”。
纪元980年三月,辽国出动10万大军,进犯雁门关。镇守代州的杨业,深知责任的重大,便把大部分守军留在关内,扼守要冲;自己却带领少量骑兵,穿山间小道,绕到了雁门关北面,埋伏了起来。
辽军在进犯雁门关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暗中正在高兴。谁知军队来到关前,背后山里,突然传出阵阵呐喊之声,只见尘土飞扬,也不知道有多少宋兵,抄了自己的后路。辽军远离驻地,怕的就是宋军抄了后路,跟守关的宋军前后夹击。辽军官兵吓破了胆,立即四散逃命。杨业乘机猛攻辽军,杀死了辽国的驸马侍中萧咄李,俘获了都指挥使李重诲。辽国大军只得匆忙北撤,一场战祸终于消除。
打败辽军的胜利消息传到开封,宋太宗十分高兴,特地升了杨业的官。杨业的威望迅速提高了。一些邪佞官员心生嫉妒,不断在宋太宗面前说杨业的坏话,甚至说杨业是降将,实在不堪重用。幸亏宋太宗对杨业十分信任,他把别人说杨业坏话的奏本,统统封好,送给杨业,表示自己对杨业的支持。
宋太宗的做法,暂时掩盖了杨业和其他将军的矛盾,但也种下了祸根。
几年之后,辽景宗耶律贤死了。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辽国的大权落到了萧太后手里。宋太宗以为辽国必定大乱,又萌生了收回燕云16州的想法。纪元986年,太宗派曹彬、田重进、潘美,分兵三路北伐,杨业当了潘美的副将。
潘美和杨业兵发雁门关,一路上势如破竹,连克关外4州。但曹彬率领的主力,深入歧沟关,被辽军大败,退回易州。
宋太宗一遭被蛇咬,三年怕见绳,立即下令全线撤退,要潘美、杨业撤回代州,并负责把已经攻克的四州百姓,护送入关。
由于敌强我弱,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辽军主力,并派精兵埋伏在要道上,掩护军民安全后撤。但是,潘美和监军王侁,却要杨业,大张旗鼓地摆开队伍行军,还嘲笑杨业胆小怕事,说什么“杨无敌”的威名是徒有虚名。杨业无可奈何,决定率士卒打头阵,并要求潘美在陈家峪派兵接应。
杨业出兵没多远,果然遇到辽兵的伏击。他边战边退,来到陈家峪时,天色已晚,没料想潘美早把伏兵撤回关中去了(他们怕死先退,却要杨业大张旗鼓迎敌)。失去了接应,杨业只得回兵跟辽军拼一死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杨业身边只剩下100多士兵了。杨业要士兵突围,士兵们都不愿离开主帅。辽军的后续部队越来越多,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将军王贵,都先后战死。杨业也身受十数处创伤,最后,战马被飞箭射中,跌倒在地的杨业被辽军俘虏。
杨业被俘后,耶律斜轸,虽然恨他三十余年屡败契丹军,“然甚壮之,意欲招降”。
杨业叹息地说:“我一心想报效国家,反为奸臣所嫉!今兵败被俘,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绝食三日而死。
从此以后,北宋王朝对付辽军的策略,完全变成了“守内虚外”,从河北保定到沧州,利用大河湖泊,古代长城,筑成了一道防线,阻挡辽军南下。守卫这道防线的,就是来自代州前线的杨业之子杨延昭。
纪元999年,杨延昭刚刚奉命来到保州,担任沿边都巡检使,就遇上辽军大举南侵。这年九月,萧太后及辽圣宗耶律隆绪,相偕率20万大军,渡过易水,全力进攻两国边界军事要地遂城。杨延昭一边派人到河北大帅傅潜那里求救,一边来到遂城固守。
傅潜怯懦无能,不敢发兵出战。萧太后却挥兵把遂城围了个严严实实,她本人亲自来到遂城城下督战,恨不得一口把这个只有3000守兵的小小绊脚石,一下子抹平。
看到辽兵漫山遍野而来,城内军民开始慌乱起来。杨延昭却镇定自若,他把城内所有丁壮都召到城上,自己顶盔披甲,日夜在城上指挥,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辽军的进攻。从9月一直坚守到10月,让辽军在整个一个月内,无法往南多迈出一步。
这一年,强大的寒潮来得特别早,北风刮起,气温骤降,别人担心会给守城带来困难,杨延昭却认为机会已到。夜里,他命令全城军民提水上城墙,将冷水从城头往墙下浇灌,水很快冻成了冰。一夜之间,整个遂城变成了一座滑溜溜的冰城。
第二天,辽军还想攻城,看到遂城变作如此模样,只得叫苦不迭。别说要攀上城墙,就是在城墙前的地面行走,也要滑跌,摔个脸朝天。萧太后无奈,只能放弃遂城,绕道去攻打河北泰州。
这时候,杨延昭看到辽军军心涣散,便乘辽兵从遂城城下撤退时,突然打开城门,冲进辽兵队伍之中。辽兵毫无防备,仓皇逃散。杨延昭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兵甲器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遂城大捷。
杨延昭从此威名大振,成为河北一线边防线上的名将。他统率着当地的宋军,直接受朝廷的指挥。他所驻防的高阳关,瓦桥关,益津关,地处抗辽最前线,兵力也大大超出其它地区。
杨延昭以后,他的儿子杨文广,也在河北和西北抵抗过辽和西夏的入侵。
杨家祖孙三代,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难怪千年过后,他们还活在老百姓的心中。戏剧舞台和电视上,至今还在演着杨家将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