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风伤人!中医教你如何“藏”阳气(图)
冬季应做好御寒保暖,最好戴上帽子、手套等。(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每年1月20日前后时为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离春天最近的一个节日。
寒为冬季的主气,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此时寒潮南下频繁,寒冷的北风不仅让人手脚冰凉,还容易引起感冒发烧、关节疼痛、胃凉体寒等症状。除了外出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大寒时节在养生方面应注意哪些方面?
起居有常“藏”阳气
1、早睡晚起
冬日适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尤其对于习惯早起晨练的老年人,冬季可以适当推迟外出的时间,尽量避免太阳未升起时在寒冷的早晨运动。老年人血管脆性大,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冬季“遛早”需要特别注意。
因为冷空气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甚至冠状动脉梗塞。对于老年人来说,最适宜的运动时机是在有阳光的时间,且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2、保暖头足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冬季外出或坚持室外运动的人群,应做好御寒保暖,最好戴上帽子、手套等。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也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当脚部受寒,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滞在脚踝附近,这样加重心脏的负担。
冬季,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务必由家人兑好水温,水温42℃左右最佳。
3、大寒饮食“补肾防寒”
大寒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但在这个进补的时节,同时又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太过于燥热和油腻。
冬日蔬菜水果依然必不可少,如大白菜、萝卜、香蕉、苹果和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大寒时节,天气除了严寒,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干燥,因此要多饮汤汁,润燥生津。
4、适度运动要适时
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锻练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较暖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