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恭慎德。(图片来源:pixabay)
《礼记》云:“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君子用言行引导人们行善,用言行禁止人们作恶,所以讲话一定要考虑它的后果,做事一定要考察它会带来什么弊端,这样一来,老百姓就说话谨慎做事小心了。一言来概括,就是要谨言慎行。
现代人提到讲话,往往把说话当成一门艺术。怎样说,如何说,得到的结果会天差地别。而古训古籍中提到说话,更侧重人的修养和心性,说话应导人向善,不能引起争端、挑起矛盾、搬弄是非、大肆炫耀,逞口舌之快,往往种下祸根,贻害无穷。
对于“慎言”,《孔子家语》有一段经典的记载,千古流传,警醒着后世的芸芸众生。我们不妨一同回顾一下这段记录。
[古文原文]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参考译述]孔子在周国观览,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后稷的祠宇。庙堂右边台阶前有铜铸的人像,人像的口上被封了三层,还在像的背后刻着铭文:“这是古代说话非常谨慎的人。”大家要警戒啊!不要多说,多说的往往多败;不要多事,多事的每每多患。
[古文原文]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
[参考译述]安乐时一定要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以为话多不会有什么伤害,那引起的祸患将是影响长远的;不要以为话多没什么害处,那引起的祸患将是很大的;不要认为别人听不到你说的话,天神正在观察着你的一言一行。
[古文原文]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
[参考译述]初起的火苗不扑灭,变成熊熊大火怎么办?涓涓细流不堵塞,终将汇集为江河。长长细微的线缕,如果不去撅断它,将有可能被织成大的网罗。细小的枝条不剪掉,将来就非用斧头来砍啊。如真能慎之又慎,那就是致福的根源。
[古文原文]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
[参考译述]说话不当能造成什么伤害?它正是致祸的门径。横暴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终,争强好胜的人必定会遇到强敌。盗贼憎恨物主,民众怨恨长官。君子知道天下的事不可事事争上,所以宁愿居下;知道不可老是居于众人之先,所以宁愿在后。
[古文原文]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参考译述]温和谦恭,谨慎修德,会使人仰慕;坚持柔道,保持谦虚卑下,就没人能够超越。人人都奔向那里,我独自守在这里;人人都在变动,我独自不移。智慧藏在心里,不向别人炫耀技艺。即使处于尊贵的地位,别人也不会伤害我。有谁能做到这样呢?江海虽然处于下游,却能容纳百川,因为它地势低下。上天不论亲疏,却能扶助那些谦卑而能居人下的人。要以此为戒啊!”
[古文原文]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子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
[参考译述]孔子读完这篇铭文,回头对弟子说:“你们要记住啊!这些话具体而又很中肯,说得合乎情理而又很有说服力。《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立身行事能够这样去要求自己,哪还能因言语招来祸害呢?”
小结
子曰:“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礼记》)--孔子说:“能够说到,但不能做到,君子就不说。能够做到,但不可告人,君子就不做。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会言不违背其行,行不违背其言。《诗经》上说:‘谨慎言语和行事且得体,仪容端正有礼而没有过失。’”
说话可以致福,也可以招祸。说的如何,也是自身修养和心性的考验。要想致福而不招祸,就要不断修行、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心性。慎言,要警戒啊!
(文献参考:《孔子家语》;《礼记》)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