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看中国2017年12月18日讯】移动互联网行业是上一个经典案例,不过更新的新大陆,已经很清晰明确了。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下,还有哪些领域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呢?上一次非常经典的案例,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个人电脑和网络,是美国人发明的,人家已经搞了半个世纪,积累的经验非常成熟。但是智能手机,这块新大陆全世界几乎同时发现。智能手机开创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非常相似:

首先,这块地方是全新的处女地,亟待开垦;其次,欧洲的旧经验完全可以全套移植过来,它不需要再来一轮工业革命。

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一片空白,但是它完全可以移植PC时代的经验,PC上有个博客,手机上有个微博,PC上有个QQ,手机上有个微信,你只要搬家搬过去,然后稍作创新,就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中国的商业最擅长的,就是以上这种后发优势的领域,不需要你从头开始,可以直接借鉴别人的经验,去对接更大的市场,去解决全新的问题。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目前是否存在有可能再次出现以上这种弯道超车,甚至直接超过欧美的领域呢?

请注意,它需要两个关键要素:

其一,这至少得是个万亿级别的超大空间的行业,而且它渗透率要非常低,山头没人占领,没有巨头,更没有寡头;

其二,这事可以直接借鉴过去的经验,最好有像智能手机一样,一个现成直接拿来就用的技术标准。

其实非常清晰,新能源汽车行业。你就算一台车15万,有1000万用户,这就是万亿市场。如果大规模普及,整体性的行业换代,1亿台,那这就是15万亿的行业空间,你一定要相信这一天一定不会太过于遥远,因为这件事是国家战略,有国家意志在推动,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迫切。

其二,你发现欧美那些汽车大厂,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技术优势在于发动机,在于变速箱。可是,在新能源车领域,这些东西统统无法构成竞争优势。新能源车只需要电池、电机、电控,在做这件事情上,中外大厂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欧美并没有比我们领先太多。

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智能化和新能源化,是汽车行业百年之后走到今天必然要走的技术路线升级,同时,这个行业还加持了改善环境状况的巨大的国家意志,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果没有一家超级央企出现去卡位,是不是显得很不可思议呢?

正好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新闻,12月12日,一汽召开奥迪核心经销商大会,一汽董事长本应参会。核心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重要关系,无论多强调都不为过,这么重要的会议,一汽董事长没到。一汽的新任董事长是谁呢?恰好是刚刚从长安调任的,带领长安登顶中国自主品牌老大。任职超9年的前任长安董事长,现在调任到一汽。

为什么没参会呢?因为去国资委参加了更重要的会议,谈的正是一汽、东风和长安的深度合作。一名深度熟悉长安业务,干的还不错的董事长,调任一汽,又被国资委喊去开会合作,产业整合的意图和思路,应该说很清晰了。

各位试想,汽车行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规模优势的行业。美国汽车行业百年竞争到最后,就是三家汽车集团。但是中国目前的局面是六超多强,无论是民营品牌自下而上的整合,还是央企层面自上而下的整合,这个行业的洗牌和整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降低单位成本的规模优势,从而降低费用率,提高投资回报率水平。

目前,方向很明确了,但是赛道当中,究竟哪家企业能胜出,还很难讲,毕竟这两年,吉利和长城这样的民营品牌也是进步飞速。

这个行业未来的赢家,除了规模之外,最重要的要素,不是加速度,也不是续航里程这些技术指标,而是软实力——品牌。中国自主品牌,其实还不能真正称为品牌,目前还只是性价比妥协的产物,还没有直插进去占领用户的心智。真正的品牌,不是商标,也不是高逼格的广告,而是用户因情感价值,主动赋予你一个提价的权利,这是品牌的真正内涵。

无论央企还是民企,谁得民心,谁懂用户,谁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冲击了用户的心理份额,谁就会是弯道超车的最终赢家。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