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中国地方经济?
【看中国2017年12月17日讯】三十五年前中国打破了“大锅饭”进行改革开放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十五年后,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当下已经可以很明显的分出富人、穷人,利益失衡问题也成为中国改革当下最大的难题,在实际层面上,中国在城市化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地方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城市化速度放缓,房地产业走下坡路,地方政府不仅失去了重要财源,也失去了搞投资建设的重要动力;二是实业发展环境转坏,尤其是制造业发展遭遇困境,传统产业及产业园区发展遇到瓶颈;三是投融资平台被清理,债务扩张受到中央严控,融资环境明显收紧。环境变化之下,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经济转型阵痛。
在上述环境变化之下,地方政府开始再度重视招商引资(过去房地产业很火、产业升级压力不大时,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一度下降),尤其是随着传统加工制造产业腾笼换鸟,很多地方“老鸟”已去,但“新鸟”未见,同时融资不畅,地方对来自企业的投资变得更为迫切。
很多地方在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方面费了不少力气,但效果却并不太好。归纳起来有几种情况:一是产业选择雷同,都奔着政策热点去,一提战略新兴产业,大家都要发展智能制造、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AI)、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互联网+等等,这些行业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热点。二是政策手段雷同,各地竞争这些热点行业和企业,采取的手段非常相似——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帮助招工,近年又加上了产业链招商,以及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政府变相参与股权投资。
不过,当所有的地方政府都采取类似的模式来招商引资时,竞争就变得十分激烈,资源竞争、要素竞争、人才竞争、配套环境竞争,正如所有竞争趋于激烈时一样,政府花了大价钱求着别人来,还不一定就能招来好的企业,建立好的产业。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改变思路,另辟蹊径。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要转变思路,不是以传统方式盯眼前利益,要以更大的市场格局来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改变被动式的“求企业投资”,而是与企业进行有战略意义的深层合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