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驱逐低端人口是为了保护北京的生态环境?(图)

 2017-12-11 07:5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8

低端人口 环境
清退低端人口的原因是北京的生态环境到了承载极限?(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12月11日讯】一、北京森林覆盖率达42%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这个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它也是反映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

森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温度、改良气候,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风沙危害,减轻噪音污染、丰富生物品种、美化自然环境等。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或者以上,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有较大的防御自然灾害和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能为合格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生态环境的支持。

德国的森林覆盖率为30%,美国的森林覆盖率为33%。根据2017年3月12日中新网报道,36年时间,北京参加全民义务植树的总人数达9576.8万人次,植树总株数2.02亿株,成活率达88%。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42.35%,林木绿化率由16.6%提高到59.3%,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8.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5.14平方米提高到16.1平方米。

北京森林覆盖率高达42.35%,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绝不会到了所谓承载的极限。

二、北京市的人口密度还不如老北京

衡量生态环境承载极限的另一个指标是人口密度。

1948年北京的人口为1,672,438人(资料来源:维基百科),老北京只有北京6个区那么大,面积只有706平方公里(资料来源:维基百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69人。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是1948年北京人口的12.99倍。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的行政区划不断地扩大、扩大,宛平、房山、良乡、昌平、大兴、通县、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陆续都划入北京市。现在北京市的面积为16410.54平方公里,是老北京的23.24倍。2016年末北京市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24人,为1948年人口密度的56%。

目前北京市的人口密度还不如1948年的北京,那时的北京没有生态危机,怎么现在就挑战资源承载极限了呢?

三、全国31省市城市人口密度排名,北京倒数第一

2017年10月31日搜狐网站刊登《31省市城市人口密度排名》一文,北京人口密度全国倒数第一。

从气候地理条件来说,北京与天津、河北相近,北京与天津、河北又组成了京津冀大都市群。天津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39人,河北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659人,而北京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1145人。现在要从人口密度低的北京要向人口密度高的天津和河北疏散低端人口,理由是北京人口规模快速膨胀,挑战资源承载极限。这个理由能站得住吗?

北京人口密度全国倒数第一,现在北京驱赶低端人口,全国其他30个省市都会向北京学习,也要驱赶低端人口,因为它们的生态环境都面临更大的挑战。那么,哪里是低端人口的家呢?

四、北京与德国柏林、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相比

笔者喜欢把北京与德国的首都柏林相比,北京年平均降水量为542.7毫米(根据吴季松为625毫米),柏林年平均降水量为571毫米,两者相差不大。北京森林覆盖率42.35%,柏林森林覆盖率只有18,4%,在这个数据上,柏林远不如北京。柏林人口349.63万人,城市面积891.8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20人,为北京人口密度的三倍多。

法国首都巴黎,2011年1月市区人口1051.611百万人,市区面积2844.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97人,为北京人口密度的三倍多。顺便提一句,巴黎年平均降水量为652毫米,略高于北京。巴黎森林覆盖率一说27%,一说22%,远低于北京。

英国首都伦敦,大伦敦人口867.3713百万人,大伦敦面积157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18人。伦敦年平均降水量为601毫米,介于柏林和巴黎之间。

目前北京市的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德国柏林、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怎么就到了资源承载极限了呢?怎么就非要驱赶低端人口,继续减少人口密度呢?

(德国柏林、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的数据均来自维基百科)

五、北京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据说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2017年06月12日中青在线发表实习生苏琬茜与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记者邱晨辉撰写的报道《北京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1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京津冀区域内92%的区县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极度缺水警戒线。”这些数据来自该天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

正因为是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1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0,似乎这就给了北京政府驱逐低端人口一个不可置疑理由。有人说,大量外地人口来了,可是没有把水资源也带到北京来。

中国各地水资源的计算方法来自于中国的两院院士张光斗和工程院院士陈志恺。正因为他们是所谓的水利泰斗,他们的算法又得到了中央最高领导的首肯,所以这种错误计算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害匪浅。

这个计算方法就是:

人均水资源量=年平均降雨量×面积/人口×径流系数

北京的径流系数为0.389。

这里用北京计算人均水资源量的办法,来计算德国柏林、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的人均水资源量。得到下面的结果:

柏林:人均水资源量57立方米;

巴黎:人均水资源量69立方米;

伦敦:人均水资源量42立方米。

用这种方法计算全世界各地的人均水资源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北京市政府要“以水定人”,而这水资源却是错误计算的结果。一个在错误数据上的决策,能是正确的吗?

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北京的取水量

为了解决北京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中国政府花费巨资,修建了美丽、壮观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按照计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二期可输送130亿立方米的水量。水量分配方案如下:

河南省:37.7%;

河北省:34.7%;

北京市:12.4%;

天津市:10.2%。

有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送的每年11.78亿立方米(95亿立方米的12.4%),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加54立方米,在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的基础上增加了5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2014年12月开始正式运行,到2017年12月正好运行三年。三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入渠水量106.85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入渠水量不到36亿立方米,距离每年95亿立方米水量相差甚远。

三年来进京总水量为28.19亿立方米,为计划入京水量的80%。这28.19亿立方米中的19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约占三分之二;9.19亿立方米存入水库、回补地下水和用于补充改善北京中心城区的河湖环境。当初中国政府在说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移时说,这水是北京的救命水。移民们表示,希望北京的市民在喝着这来自汉江的水时,不要忘记那些为这救命水而背井离乡的人们。也许在被驱逐的低端人口中,就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

一方面,北京市政府以水资源匮乏将大量低端人口赶出北京城,另一方面,北京市政府又用数以亿立方米的救命水来修饰高级居住区水景房的水环境。

这充分证明了,北京市政府重视的是给高端人群锦上添花,而不是为低端人群雪中送炭。北京的生态环境容量不能构成驱逐低端人口的理由。

2014年至2017年南水北调工程入京水量的三分之一(9.19亿立方米)用于存入大中型水库、回补地下水和用于补充改善北京的水景房的环境,而低端人口却因为北京水资源的匮乏而被驱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民主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