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看古人如何孝敬父母?(图)

崇明县有个姓吴的老人,已经九十九岁了,他的妻子也九十七岁了。这老人有四个儿子,壮年时,因家境贫困,便以出售儿子来活命,四个儿子,都先后卖给有钱人家当奴仆。等到四个儿子长大,都能自立了,各自赎身,娶了媳妇,便居住在一起,共同供养父母

他们居住在县衙门的西面,房屋共五间:老大开米店,老二开布店,老三开腌腊店,老四开南北杂货店。四个铺子并列着,当中一间,是进、出的地方。四个儿子奉养父母,极尽孝道。他们最初打算每一月一轮,轮流供养膳食。媳妇们说:“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如果一月一轮,得需要三月之后,才可以再服侍他们,未免太疏远了。”  

后来,他们又打算每天一家轮流着服侍。媳妇们又说:“公公婆婆老了!如果一天一轮,得需要四天后,才可再服侍他们,也觉疏远了。”

于是,改定一餐一轮流,譬如早饭在大儿子家吃,那中午在二儿子家吃,晚饭在三儿子家吃,明天的早饭便在四儿子家吃,这样轮流着。

每月如果逢五或逢十那些日子,四个儿子就一同把酒食放在中堂上,父母向南坐,东面是四个儿子和孙子坐,西面是四个媳妇和孙子媳妇坐。依据长幼的辈分,分左右坐定,然后逐一劝酒祝寿。这样已成了习惯。

在两位老人饮食处的后面放一个壁橱,壁橱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钱。老人吃罢了饭,手反过去,在壁橱里,随便拿一串钱,就到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壁橱中的钱将用完了,儿子们便悄悄补足,不让老人知道。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赌钱,四个儿子知道后,便派人暗地里拿二三百文钱,放在老人所游玩的朋友家,并嘱咐那位朋友,假装输钱给老人。老人玩胜后,常常高兴地提着钱回家,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些事情。这样也成了习惯,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变更过。

老人夫妇俩,至今还很健康。他们的大儿子已经七十七岁了,其他三个儿子,也头发斑白了,孙子和曾孙,共有二十多人。崇明总兵刘兆,用一副对联表彰这一家人,联曰:“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这确实是真事,所以我(原文作者自称)用笔记了下来,告诉给做儿女的人。

(出自清代陆陇其《三余堂文集・崇明老人记》)

本文留言

作者陆真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