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制造”自美国退潮

 2017-12-03 1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2017年12月3日讯】“中国制造”遍布美国的情况已有很大变化,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在减少。曾几何时,美国商场里的体育名牌服装和用品上贴着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商标,而现如今却已落到了这样寥寥可数的程度,说明这些品牌已经完成了从中国的“大撤退”,在其他国家成功地“安营扎厂”了。

这种现象与波士顿顾问公司(BCG)今夏发表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结果十分吻合。该报告指出,若以全球出口总额排名前25的经济体作比较,并以美国的制造成本为基准指数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高达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的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两者成本差距已大幅缩小。

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成本大幅提高有三个原因:一是薪资大幅提高,中国的时薪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的涨幅达187%;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攀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中国工业用电成本从2004年每千瓦小时7美元涨到2014年的11美元,天然气成本更从2004年每单位5.8美元涨到13.7美元。与中国生产成本暴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按生产力调整过的制造业工资从2004年至今的增长幅度不到30%,虽然时薪依旧高于中国,但比中国工人多出来的工资成本被美国更低的天然气价格、价格低廉的棉花原料、以及当地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所抵消,因此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了产业链逆转。

《纽约时报》曾报道,中国的纺纱业成本已比美国高出30%,导致中国纱厂反而前往美国设厂。更多生产商则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孟加拉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处。另据报道,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在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富士康、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显然,“中国制造”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危机,由此引发的制造业倒闭潮已不可避免,这里既有技术赶不上时代、前期投入过多造成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也有无法忍受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出现歇业关门的企业,更有试图转型升级但是却没有成功的企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何云 来源:安邦咨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