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灰犀牛”是什么?原著作者表态(图)


中国有诸多已经识别出来的经济风险》(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7年11月29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今年最火热的财经词语“灰犀牛”引发热议,中共党报和财经高官也频繁提及该词语。“灰犀牛”来源于一本美国的商业畅销书《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28日中国官媒采访原书作者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她对中国的“灰犀牛”有自己的看法。

据官媒《中国新闻社》下属媒体11月28日报道,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表示,影响中国经济的一个问题,是十年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出台的货币政策背后潜在的副作用。很多额外资金的利率极低,这鼓励了很多做投机买卖的人,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一些缺乏经济生产力的领域中。

提及中国最大的“灰犀牛”危机,米歇尔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是否往实体经济注入了更多资金,而非仅仅投资于投机性金融资产。“总体而言,最大的风险包括了缺少经济增长作支撑的过度杠杆化、企业的过度负债以及维持投机泡沫而非经济增长的杠杆等。”

在米歇尔看来,这个“最大的风险”集合了所有中国已经识别出来的“灰犀牛”危机,例如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泡沫、资本市场的潜在冲击和地方债务等。

米歇尔认为,中国应该试着改变一些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和一些缺乏生产力的企业资源流向,避免相关人员受到不利影响;她还指出,政府也应采取措施提供一个有利的创业生态系统,帮助企业家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公司并对其负责,减少复杂且浪费时间的官僚作风。“中国也应该尽可能逐步地防控资产泡沫,着眼于‘灰犀牛’危机或将带来的后果,这样社会上的普通人就不会过度承担后果。”

在7月召开的五年一度的中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规格超过以往,该次会议释放多个信号,被指对中国经济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产生影响。习近平在会议中再次强调金融的重要性,重点提出防控金融风险。

随后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发布多篇文章评论金融工作会议称,金融领域风险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强,必须格外小心,审慎管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灰犀牛”一词就此流行开来。

11月4日,中国央行网站刊发了央行行长周小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文章。周小川在文章中写道,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脆弱性明显上升,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中国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宏观层面的金融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在实体部门体现为过度负债,在金融领域体现为信用过快扩张。

二是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近年来,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侵蚀银行业资本金和风险抵御能力。

三是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影子银行和犯罪风险。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责权利扭曲。

黑天鹅被认为是稀有的小概率事件,尤其在金融市场上,它被引申为那些虽然罕见,但是一旦发生却造成巨大严重后果的小概率事件;“灰犀牛”用来隐喻那些巨大而长期被忽视的风险。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龙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