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漫谈古代儿童德育启蒙教育(图)

---《谈人生之悟》系列文章之八

 2017-11-23 0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品德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的根基。(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品德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的根基。(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提到,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传统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名贤集》。到了清朝,又有《弟子规》列入私塾课程。

《三字经》的作者是南宋学者,官员王应麟(字伯厚)。流传至今的《三字经》是经后人增改过的,所以,内容有宋朝以后的事例。最早的《百家姓》也是源于宋朝,看开篇第一个姓就是赵,因为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由梁朝的官员周光嗣编篡的韵文。《名贤集》由宋朝以后的学者编写,作者不详。从内容上看也是经过增添的。《弟子规》成书较晚,宋朝朱熹曾写有《童蒙须知》,后来有清朝人李毓秀作《训蒙文》。有人说清朝贾存仁将《训蒙文》修改为《弟子规》,也有人说李毓秀是将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又经贾存仁改为《弟子规》的。

人的成才教育,从教育学的观点出发,其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德育者即品德教育,我曾经在谈中国的高等教育文章中,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时,提倡应当在教育内容诸方面,将德育摆在首要位置。中国有一位曾经被毛泽东贬低和排斥的国学家,名字叫钱穆,他在谈高等教育的文章中有段话,是讲德育与智育,技能关系的,我很赞成。他说:“知识,技能在外,内情,德性在内。做人条件,内部心性,德性更重要过外面的知识技能”。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前面提到的这几本启蒙教育课本,除《百家姓》外,里面都有德育内容。这也是古人做人的经验总结,用以教育后代,以为学习榜样。

我们先看《三字经》吧,这个教材是三字一句的文体,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易于背诵。《三字经》里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其道德的核心思想是仁,义,诚,敬,孝。《三字经》里面列举了许多古人勤学知书达理的典故,例子,形象真实,因此能够激起学童求知欲,一旦有问题询问老师家长,听了大人的讲解,儿童便会记忆终生。这也是启蒙教育必须具备的特点。下面我举几个《三字经》里勉励儿童学习的例子,做简单注释:

“昔仲尼,师项橐(tuo)。古圣贤,尚勤学”。典故是鲁国有一个神童叫项橐,孔子曾经与他探讨学问。上面这四句的意思是,从前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向项橐这样的神童求教过。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士,学且勤”意思是当朝(宋)的赵普,官至中书令,他还每天勤勉的读《论语》。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勤勉”。典故和意思是,在西汉时,有个叫路温书的穷苦人,虽然买不起书,但是也不忘勤奋学习,他把文字抄写在蒲草编织的席子上读。公孙弘也是个穷书生,他将《春秋》刻写在用刀削成的竹片上学习。

“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这几句的典故和意思是,东汉时有个叫孙敬的人,夜间读书时防止打瞌睡,把自己的头发栓在房梁上;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扎大腿。他们都不用别人督促,就能自觉的勤奋刻苦读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chuo)”。这里的典故和意思是,晋朝人车胤(yin),把萤火虫装在纱布做成的袋子里,用来作为夜间读书的照明。孙康是借着雪反射的月光读书,他们虽然家境贫苦,也能勤奋学习。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里的典故和意思是,宋朝朱买臣以砍柴卖柴为生,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年幼时放牛,他把书挂在牛角上,得空时就拿下来读。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是说,北齐的祖茔八岁能吟诗,唐朝的李泌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作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是说他们的聪明,自幼好学是值得学习的。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是说,汉朝蔡文姬幼年能通音律,分辨琴音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yun)幼年能出口成章吟诗,她们都是女子,男子应当更应当警惕自奋努力充实自己才对。

“唐刘晏(yan),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是说在唐玄宗时,刘晏才七岁就被推荐为神童,做了负责纠正文字的官。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是说人要在幼年的时候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千字文》的文体是四言韵文,也便于朗诵和记忆。下面我举几个《千字文》里,有关教育儿童道德修养的例子: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意思是,女子要仰慕那些持身严谨的贞洁妇女,男子要效仿那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做的事,就不要放弃。

“盖以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这里的“四大”是佛教理论,即世上一切物体都由地,水,风,火四种基本元素构成。中国古代,道家学说里有“五行”说,是说世上万事万物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五常”系指五种品德,即仁,义,礼,智,信。这四句话是意思是,人的体肤属于“四大”,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五常”。你看,这里就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他教人做人就要符合天理。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这里的“习”字是当习惯解。这几句的意思是,养成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如同形体端正了,仪表就正直一样,空旷的山谷能传声音很远,厅堂里说话声能听得非常清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意。这几句的意思是,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的去做,得到好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事业的基础,根基。这是讲知行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实践更重要。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是说仁义慈爱,对人要有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节气,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质,在穷困潦倒时也不可缺。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这是讲修炼心性的警句。意思是说保持内心的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善良的天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转移。这里说的道理也就是道家讲的“无求而自得”。

后面的这几句,对成年人个人修养也有参考价值

《名贤集》的结构,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句型。里面汇集了自春秋时期以来,中国历代名人学者的处世哲学,有的是名人贤士的警句,有的是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品德修养的格言,谚语,体现了三教(儒,释,道)哲学思想的精华。下面仅就德育方面举几例:有一看就明白的句子,我就只列出句子,不做注解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说人如果眼光短浅,没有长远打算,就必然被眼前的琐事,麻烦困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说人要勤勉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个人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洞察世事,启人心智”。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是说顺应天理的人,就能生存,违背天理的人,就会自取灭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是说君子襟怀坦白,思想乐观。而小人心胸狭窄,疑虑重重。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说气量狭小的人,算不上君子,而无节制的纵欲,也不是男子汉大丈夫。这后半句话在中国大陆新出的《名贤集》中被篡改为“无毒不丈夫”。意思就邪恶了,变成了心不毒手不狠的人不是男子汉大丈夫。这真是误人子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是说要交结品德高尚的朋友,要与不讲仁义的人断绝关系。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是说国家做事,如果就符合天意就是正。当官的如果清廉,百姓就会安居乐业。

在此,我须多说几句,读者才能明白什么是古人认为的天意。中国古人的伦理道德是古代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些伦理道德,已经被古人总结概括出来了,都是做人,人际关系,做事的客观规律。古人认为做人做事如果符合它们,就是合乎天意。这些伦理道德是“五伦”,“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等。“五伦”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三字经》里有解释即:“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四维”即:礼,仪,廉,耻。《管子》一书里面有一个警句,就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八德”即: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下面继续举《名贤集》里的例句:

“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

“年老心未老,人穷志不穷”。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大道劝人三件事,戒酒除花莫赌钱”。文中的“大道”从文学角度解释,就是正确的道理。“道”是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原理,境界。老子讲,道生万物,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它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上面这句中的“除花”是指戒色欲。

《弟子规》的文体是三字一句,两句一韵,也便于背诵和记忆。它是根据《论语・学而篇》编辑的。《论语・学而篇》第六条有:“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弟子规》的纲。核心是讲孝,悌,仁,爱。《弟子规》是讲为人子弟,要遵守古人留下来的礼仪规范。因此这本书的结构,就是将有关礼仪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则文”几个部分,分别详细叙述。有人说《弟子规》是儒教之本,也就是说它是儒教教授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儒教的经典书。

《弟子规》总序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作为子弟,要谨守古圣先贤传下来的规戒,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辈,其次是敬上守信用。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德性有基础了,就可以学习吸收经典知识。

《弟子规》的各个部分,内容必较丰富,本文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者可以自己找来此书阅读。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看中国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