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大厦。(图片来源:public domain)
【看中国2017年11月17日讯】中国银监会日前发布新规,要求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治理。有评论认为,银监会推出新规,可能是因为滥发贷款,已令中国的政策性银行濒临破产边缘。
中国银监会11月15日发布了针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这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资本监管,推进三家银行提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中国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办法》要求,三家银行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制定中长期的资本规划,合理确定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建立资本评估机制,每年要至少进行一次内部资本评估,并建立内源性、外源性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动态、可持续资本补充机制。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是在1994年由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20多年来没有制定专门的监管办法,以往是参照商业银行规则进行监管。银监会政策性银行监管部主任周民源在11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尤其是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不仅在国内有业务,在海外也有业务,经营区域不断扩大,业务复杂程度日益提高,风险管控任务日益艰钜。银行监管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银监会此次出台专门的办法,是适应三家银行改革发展的需要。
现在美国的中国经济学者程晓农认为,银监会推出新规,可能是因为滥发贷款,已令中国的政策性银行濒临破产边缘。他说,
“它们这样的银行,政府是通过财政部注入,以及通过央行注入,也就是都是国家的资本。如果它放出去的贷款,不能及时收回,成为坏帐,同时它的一些能够有利息支付的一些项目,不能够产生足够的利润,让这几家银行维持正常运营,结果这几家银行就把自己的资本一点一点消耗掉,那等于是造成了国家资本的亏空。按照国际通例,根据《巴塞尔协议》,指的是一个评估各国银行是否破产,是否进入危险状态的一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自有资本率如果低于6%,这个银行就濒临破产了。虽然中国政府没有公布这几家银行的财务状况,但我估计可能离这个状态不很远了。”
中国银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国家开发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资产总额25.12万亿元,各项贷款17.41万亿元,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贷款1.42万亿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贷款1.24万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贷款6.13万亿元,支持企业“走出去”贷款2.36万亿元,棚改贷款3.13万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015.13亿元,涉农贷款6.13万亿元。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指出,中国通过政策性银行向“一带一路”国家投放的巨额资金,很多已经打了水漂。
“一带一路的问题是,它投资的基本上都是跟中国比较友好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很多都是专制的、腐败的,在金融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信誉度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把大量的钱投进去,最后你都可以看到,本国出现经济上的崩盘,或者它们没办法还帐。”
《办法》还要求,三家政策性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均不设股东大会,由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构成两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架构。根据要求,三家银行将增设部委董事,并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监事会由国务院委派。对于违法违规、违反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银行要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问责,监管部门也将视情况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