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养猴人的儿子,没有学到父亲养猴的技术,倒掌握了鸡的习性。他畜养的公鸡,鸡冠和脚爪都不出色。羽毛也不耀眼。没有神采,好像啄食、饮水的意念都没有。可是,遇见了敌手,它就变成了鸡中的英雄!让它打鸣报晓,它总比别的鸡叫得准时,所以人们都称它为“天鸡”。这位养鸡人死之前,曾把养鸡的方法,传授给了儿子,但儿子背弃了他父亲的方法,公鸡如果羽毛不漂亮,嘴爪不锋利,他一概不喂养。因此,他养的公鸡,再也不像父亲先前的那些公鸡那样,天亮就及时报晓,斗敌很勇猛;却只是会耸着鸡冠、迈着大步、吃吃喝喝罢了。
唉,治国之道的败坏,也就像养鸡这样啊!
(罗隐《谗书》)
【赏析】
父亲与儿子的养鸡事业,在这里形成了正反方面的两极对比:父亲养鸡不唯貌美是举,而重其实能,所以他养的公鸡,尽管冠距不举,毛羽不彰,貌不惊人,但是善斗鸡,会报时;儿子养鸡则不行父亲之道,专搞以貌取鸡,这样,他养的鸡尽管毛羽彩艳,嘴距铦利,外观不错,但都是绣花枕头,外美内虚,斗不了鸡,报不了时,只知吃吃喝喝。
这个故事,很值得今天领导者选用人才时一读,由此应知道以貌取人,只重外表而不重实才,只能湮没真才,而让那些驴子屎,外面光的庸才,位居显高白吃饭,以为能事。
来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