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许多古籍或现代小说中,都充斥着报恩、施恩的良善之念。(绘图:志清/看中国)
最近追随流行,看了一本荣获不少奖项,并且已经翻拍成电影正于近日上映的日本小说《解忧杂货店》,作者是日本推理小说界的名作家东野圭吾。据说,这是东野圭吾最令人动容的作品了。的确,这一本洋溢着善心助人与感恩观念的小说,真是催人落泪啊!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民族、时代所生产的动人小说,无非都是它们的字里行间保有正统思维,以及作者欲传递出来的纯善情感。当情节铺排展显时,谁都会感动的。
心思细腻又善良的爷爷
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巴不得那位善良的浪矢雄治老先生并没有亡逝,他能够写出穿越时空的书信,顺利地弥补情感上的遗憾,或是能如愿地与皆月晓子在一起,或是至少至少能知晓皆月晓子为何会单身一辈子,以及衷心守护丸光园的原因。可是,这样又让人担心他是否会因此而责怪自己,先前搅乱女孩的心,后来又害得她终生不嫁。
另外,回信并非都出自浪矢雄治爷爷之手的这件事情,也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呐!虽然说那三位“混混”因为毫不留情、毫不细腻的直言不讳“刺激”了写信者,逼写信者彻底的审视了自己,为迷惑者带来无与伦比的助益,也或许绝对能大过浪矢爷爷亲手回信的功效。但,总觉得有那么些遗憾。虽然说本无意插手或不太甘愿插手的人或许能替你解决大问题,可是把问题抛给一个会把个人问题当作自己生命的大问题来看待的人时,其中富含的珍惜心态与其稀罕的程度,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为人解忧消烦的浪矢杂货店之所以这般珍贵的原因。因此,阅读之际总不免这样想:
喔!如果是那位心思细腻又善良的浪矢雄治爷爷来回信,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应该是从一开头至结尾,都能让人泪如雨下或辛酸感伤吧!悔恨自己怎么不早点写信来呢!毕竟,浪矢先生与儿子贵之的对话太震撼人心了:
真是莫名其妙。贵之忍不住想道。为什么杂货店的老板要替别人消烦解忧?他当然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因为周刊杂志也曾经上门采访过父亲。之后,上门谘商的信件增加了不少。虽然也有认真谘商的人,但大部份都是小孩子捣蛋,有不少一看就知道是恶作剧,甚至有人在一个晚上投了三十封写了烦恼的信,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内容全都是胡说八道。但是,雄治都一一回复,当时,贵之忍不住对雄治说:“别理这种人,一看就知道是恶作剧,理会这种人未免太愚蠢了。”
但是,年迈的父亲并不以为意,甚至语带同情地说:“你什么都不懂。”
“我不懂什么?”贵之生气地问,雄治一脸事不关己的表情说:
“不管是捣蛋还是恶作剧,写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真正为了烦恼而上门的人一样,他们内心有破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渐渐流失。最好的证明,就是他们一定会来看牛奶箱,会来拿回信。他们很想知道浪矢爷爷收到自己的信后会怎么回答。你想想,即使是乱编的烦恼,要想三十个烦恼也很辛苦。对方费了这么大的工夫,绝对不可能不想知道答案。所以,我会努力想答案后,写回信给他,绝对不能无视别人的心声。”
雄治针对这三十封看似出自同一人之手的烦恼谘商信一一认真回信,在早上之前,把回信放进了牛奶箱。八点的时候,当杂货店拉开铁卷门开始营业时,所有的回信都拿走了。之后,没有再发生过类似的恶作剧;有一天晚上,收到了一张只写了“对不起,谢谢你”这句话的信,笔迹和那三十封信很相似。贵之不会忘记父亲一脸得意地出示那张纸时的表情。
贵之觉得,这件事或许已经成为父亲生命的意义。
看到这里的时候,真心觉得这位爷爷真古锥(可爱)呐!如果人老了,在历经岁月磋跎,多般折磨之后,还能持续这么纯真,看待事情样样用心来劲就好了。
施恩受恩感恩
不只浪矢爷爷,《解忧杂货店》中的人物大多是不乏善良之人。有的曾受护佑,有的人是在被帮助后念念不忘,总是怀抱感恩回馈之念,要将这样的心境散播出去,感染大众。有的人是有能力后则开始施恩行善。例如,书中的晴美念念不忘回报:
当她蓦然回首时,发现已经成长为一家出色的公司。很多人都说∶“武藤董事长有先见之明”,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没有浪矢杂货店的那封信,应该不可能这么顺利,她知道自己并不光是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所以,她一直希望可以用什么方式回报。
说到回报,当然不能忘了丸光园。
今年,她听到丸光园经营不善的消息。她着手调查后,发现确有其事。
……
晴美越想越觉得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她觉得只有自己能够拯救丸光园。
甚至是连讲话甚呛的三位男孩在听到口琴曲后,惊觉真相而一改常态,反想感谢“鲜鱼店的音乐人”。感谢他创作了歌曲,亦感谢他影响了一位已经成为所有院童的希望的女孩:
“我……想向他道谢。”幸平说,“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水原芹这位歌手,我也不会听到〈重生〉这首歌。”
敦也也有同感,翔太也说,就这么办。
三个人思考了回信的内容,在信的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
你在音乐这条路上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
有人会因为你的乐曲得到救赎,你创作的音乐一定会流传下来。
即使你不是施恩者或报恩者,都有可能因为施恩报恩这样的事情而受到影响,甚至改变了一生。
施恩、报恩,都不是一项简单又轻松的课题。可是,这种思维却是能引领人成长,与对精神带来升华的重要因素。这种思想理应是各国各民族都会提及的。
中国的历史典故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有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意思就是说,你赠给我木瓜,我则以琼瑶为答礼。不是为了报答,而是希望情谊永远交好。即使有研究者表示,这是爱情诗歌,但无论是否为男女相赠之词,都充斥着感谢与珍惜的重情意涵。因此,后世才会再延伸出“投桃报李”(意喻往来友好或是彼此赠送物品)这一成语。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亦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恩于人,理应相报,或是可以回馈社会大众,帮助需要帮助之人。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著名的历史故事,例如韩信感谢漂母的一饭之恩,例如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这些都是最佳的报恩典故。《世说新语・德行》中亦载一例: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这历史故事是说:
顾荣在洛阳之际,曾经接受友人的邀请。他在宴会间,发觉传递菜肴的仆人露出想要吃肉的神情,他因此停止吃食而将自己的给那位仆人吃;同席而坐之人都嗤笑他。顾荣说:“哪有整天传递菜肴,却不知道它的味道的呢?”
后来,顾荣遭遇动乱而渡长江避难。他每次面临危难时,时时有一个人跟随左右。顾荣问那个人理由,才知道他就是接受烤肉的那位仆人。
往往很多事情发生之后,我们才知道某一些简短言语,某一些轻微的举动,能为自己带来极大的回馈与反响。
你瞧,上述这些就是读了一本小说后,所能联想到的典故。看着这些故事,不免有些崇敬起来。可见人们的内心中,总是渴求着真正的良善与纯正。在现今社会冷漠又现实的氛围中,若我们不会因为这样的故事感动,那还能有什么事情能让你动容的呢?
参考资料
东野圭吾着;王蕴洁译《解忧杂货店》(台北:皇冠,2017)
《诗经》《左传》《世说新语》(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文化课教材(高级):顾荣施炙获报(历史故事)〉(正见网)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