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姜太公渭水垂钓,明心悟道

作者:慧勉  2017-10-01 10:4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两千多年来,人们把姜太公,奉为神明,顶礼膜拜,甚至盛传出“代天封神”的故事。唐代以来,他被追封为“武成王”,与受封为“文宣王”的孔子,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古代一文一武的两尊圣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为“智”,武为“谋”,所以,姜太公又被后世人奉为谋略家的开山祖师。

姜太公亦称姜尚,字子牙,生于商朝末年;先世曾为贵族,传至姜尚之时,家道已经衰落。姜尚生逢乱世,一生遭遇曲折,致使他的生平经历,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他早年居住在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屠牛为生;后又在黄河之滨的孟津,做卖酒生意。由于他从上流社会,沦落下来,又长期广泛接触下层民众,对世态人情,了如指掌。他勤苦好学,探究古今政治演变、军事斗争的成败得失。可是,当时,强大的的殷商王朝,已经走向下坡路。政治极度腐败,内部矛盾及各国、各部落之间的矛盾,都异常尖锐。以纣王为首的商朝贵族,骄奢淫逸,不惜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男女相杂其间,为长夜之饮。纣王又十分暴虐无道,重用刑罚,捕戮大臣,役使诸侯,残害百姓。因此,大臣们与他离心离德,诸侯中不时有背叛者,而奴隶和下层民众,也忍无可忍,争相铤而走险,反抗不断,四海风雨飘摇。

姜尚空怀经天纬地之才,穷困潦倒大半生,始终报国无门,怀才不遇。

在商朝急剧衰败的过程中,西部的周族,却在蒸蒸日上,在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当王时,笃行仁让,敬老慈少,积极网罗人才,注重发展经济,实施勤俭立国的裕民政策,社会秩序井然,商富民安,国力逐渐增强,远近民众,都归心于周族(即周国),四方诸侯望风依附。

怀才不遇而壮心未已的姜尚,不惜垂暮之年,依然不懈地追求,希望施展自己的胸中抱负。当他获悉周国立志兴邦、求贤若渴的情况后,毅然离开首都朝歌,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溪,垂钓于兹泉,待机欲为周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有这样一个传说,讲他所栖之地,石壁高峭,幽竹深密,林泽秀险,人迹罕至,是个隐居小憩的所在。姜尚垂竿于渭渚,三日三夜无鱼上钩,他不禁忿然。这时,有一农人走来,告诉他说:“先生改日再钓,钓丝务必要细,鱼饵务必要香,投竿务必要轻。”姜尚谦恭有素,便遵照农人所嘱,果然连连获得大鱼。他细细揣摩成功的诀窍,无非是巧设诱饵,坐待时机,放长线,钓大鱼。姜尚由此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即将小比大,以大况小,把日常琐事,与从政之道,结合起来思索(此点是施政者的秘诀。莫弃草民,莫忘初心!勋必可成)。于是,他愈加净心平气,决心静观世变,修炼心性,敬天顺民,待机而行。

一日,姜尚又在溪边垂钓,恰值西伯姬昌,到此游猎。两人不期而遇,倾心交谈。姜尚与其畅论天下大势,真是口若悬河,字字珠玑。对于治国的方法,他提出“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读书人)以敬贤为常。”他的含义是:立国从政,务必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以期富国强兵。这句话,表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同时显示了他的政治胆略。姬昌听完后,大喜过望,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的先君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随后,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国师,让他掌管全国的政治、军事,作为辅弼重臣。因姬昌话中,曾有“太公望子久矣”一语,又形成炼语,筒称为“太公望”!

【附:辞典】

姜子牙(前1211---前1072),又名姜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颇享盛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尚武功,重智谋,敬天顺民。其军事思想,博大精深;用兵打仗,无往不胜。在渭水垂钓遇到明主后,协助周文王、周武王,修德理政,兴国安邦。带领军队纵横驰骋于战场,为周朝的建立,创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兵家始祖。封于齐,俗称姜太公。着有兵书《六韬》。

来源:看中国来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