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中国建筑工地 人祸居多?(图)
广州工地天秤倒塌(图片来源:网络)
【看中国2017年9月16日讯】1、被钉子扎脚,工地最常见的伤害了。
工程部十个人有五个人中过奖,只有一个人打过破伤风,看着伤口不深就算了。
刚上班有一次下雨天我穿着一双运动鞋去了工地,遍地泥泞,就想铺模板踩过去,所幸鞋码偏大了,钉子蹭着袜子过去了,没有破皮,从此再不敢乱踩模板。
地上钉子不可怕,派专人找个棍子前面绑个磁石吸一吸,可怕的是模板上面的,切记,不要乱踩模板。
2、爬脚手架,技术员都要去检查钢筋模板。
小项目的脚手架我没见过搭的规范的,要么间距比设计大,要么就没有脚手板,密目网,如果你这都有,扫地杆、剪刀撑都按规范、方案搭设的,首先恭喜你,你遇到一个好项目,然后你问问自己,爬上爬下的戴了安全带吗,几乎没有吧,有你也不戴,不方便对不对。
我见过工人掉下来过,2m左右不算高,50多岁也够喝一壶,所幸是皮外伤。
我曾经在下大雪的夜里旁站打灰,站在脚手架上,紧紧抱着钢管,因为我知道掉下去了,打进灰里都没人知道,等有人找到你,强度都上来了,各位保重,要向不规范说no。
3、混凝土漏振,蜂窝麻面漏筋冷缝等现象,很多很多。
原因无非是工人不熟练,工人偷懒,混凝土塌落度与要求不符,一次浇筑高度太大混凝土离析。
我管过一个队伍,每次打灰都恨不得跪下来求他能不能好好干,我还年轻,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不想这么早蹲进去。但他每次拆模都要给我惊喜,我现在非常想把他们班组长塞进洞里。
他们请的人都是当地农民,便宜,毫无经验,刚放下手里的镰刀就拿起振捣棒,什么都不会,尽想着偷懒,背后吐槽我们这些城里来的书呆子狗屁不懂,你还得哄着,不然他们就坐那罢工了,干个一个月,说家里麦子熟了,必须回家了,赶紧结钱走人,不给就来闹事。
有趣的是他们从来不跟小老板闹,他们就喜欢跟我们项目部闹,其实我们项目部是跟他老板签订的劳务合同,工程款按合同结算,跟工人没关系,但是没办法,柿子要挑软的捏,大家心里也清楚工人闹事到底是谁指使的。
珍爱生命,远离垃圾队伍。
4、池体漏水,漏振 + 漏筋 = 漏水,不解释了,赶紧打针堵漏吧。
堵漏的钱用来换几个好工人,好队伍既能提高工人待遇,又能把工作干的漂亮,何乐而不为,但就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无所谓。
5、角磨机伤到手。
仅遇到一例,工人在家养伤两个多月,万幸手没坏,回来以后小心多了,再不鲁莽。
6、倒顺开关、民用插排、花线、破皮电缆,屡禁不止,偷着用,藏着用。
项目刚开始,有个队伍仗着有点人很嚣张,以上的东西他都敢用,我们说了也不听,你要没收他还要找你比划比划。
后来啊,来了一个更嚣张的安质总监,比队伍老板还嚣张,看见就收,晚上就罚款,这种风气才被压了下去。
7、私自使用行吊。
行吊安装完成后未经验收,项目部三令五申任何人不得使用,但就是有老板要省吊车钱,未经允许偷偷使用,结果这瓜娃子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反而让吊物砸到了脚,导致脚骨骨折,又是讹行吊班组,又是赖项目部,搞的头都大了,后来我们也想明白了,靠嘴说没用,直接给几台行吊断了电。
8、井下作业。
什么通风、通气我就不扯了,你都知道。
我说一个事故,修路的时候上面铺二灰碎石,结果不小心弄了一点掉到雨水检查井里面了,工人就下井去掏,井不深,工人头刚好能伸出地面,由于掏一个井二十分钟也差不多了,班组就没有设置警示标志,结果就这坏事了,一辆大挖机从这路过,驾驶员是刚从布鲁斯特大学毕业的黄毛高材生,意气风发,粪土我们这些渣渣,跟开坦克一样,也不看路,直接从井上压了过去,刚好这工人从井底把头探了出来,就听见一声惨叫。
我们全跑了过去,把工人拉上来,怎么形容,就那种嘴巴、鼻子、眼睛都出血,流了一地,简单包扎止血,立即送到了医院,万幸捡回来一条命,轻度脑震荡。
那是我刚上班的时候,第一次看见有人满脸是血倒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以为他已经死了,都快吓尿了,领导们也非常紧张,分头行动,一面去医院陪护,一面通知家属安抚情绪,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
我师傅当时管路,我跟在后面打下手,平时辅助放个线,做个资料,报个验什么的,我师傅匆匆忙忙跑到现场,我问的第一句话我这辈子都记得住:
“师傅你交底里面写没写井下施工上面要做警示标志?”
“写了,别怕”
9、大雾天违规开塔吊。
当时年前抢工期红了眼,一切只为进度。
直接看图就这能见度,不是我手机像素差,是真的超过15m就看不见了,这么大雾也敢开塔吊,我也明白,抢工期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我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啊,我还不想死,最重要的是这塔吊使用交底还是我下的,我偷偷给安质总监发了照片,我清楚,要出事了,我判几年他要翻倍。
还是他嚣张,一分钟的时间直接让停工,司机很开心的爬了下来,他也不想干,他也想多活几年,但他也是被老板逼得,他要吃饭。
10、还是这塔吊。
我们项目有2台塔吊,安装方案我没有参与编制,毕竟才上班一年。
施工场地很狭小,但是又必须安装2台才能保证没有死角,这2台塔吊工作半径是有重合的,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给放开点,非得重合,这里不解释那么多了,客观原因限制的。
最后安装时折中一下,2台塔吊虽然工作半径重合,但安装高度差了8m,起重臂就不在一个平面上旋转了。
乍一看是不是觉得好有道理?
可是妈的忽略了一个问题,塔吊工作是有钢缆的,起重臂划出的不是一个平面的圆,而是一个三维的圆柱,2台塔吊工作的圆柱体有重合,根本无法避免碰撞!
于是再妥协,2台塔吊不得360度旋转使用,每台只允许固定的角度使用,我们给上岗的司机、底下的指挥员培训再培训,讲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可惜你培训的再多也经不住班组换人。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在基坑底下检查底板钢筋绑扎,2台塔吊都在吊钢筋,那天也是命大,我抬头看了一下天空,忽然发现其中1台的工作角度已经超过我们的交底规定值了,并且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而此时另外一台也转了过来,眼看小塔吊平衡臂就要撞上大塔吊的钢缆了,我他妈当时又要吓尿了,没办法胆小,拼命的吼,让他停下,工人看到我在喊,停下手头工作看了一下,赶紧喊那个指挥员,喊声很大终于让指挥员听到,抬头看了一眼估计也吓坏了,按着对讲机就让司机停下,最终停下的时候我感觉间距不到3m了,我上去强忍着怒气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他今天来替班,刚才在跟旁边的人聊天,我发誓我当时都真想踹他下基坑。
我回去报告了一下要下罚款,领导说算了也没造成损失,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就这样吧。
11、与地头蛇的斗争。
项目上有一些多余的钢管,DN1800/1600,很大很粗很值钱。
施工场地有限,就堆在外面市政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上面,这里是工业园区,是开发区,这几年经济形势又差,厂子全是停工的,这里平时鬼都看不见一个。
但是有天突然来了一群城管,行头配齐了,什么汽车吊,平板拖全配齐了,看得出来是准备的相当充分,上来就吊钢管,有人看见了,我们赶紧出来阻止,可人家根本不理你,就要全部没收,理由是我们私自堆放钢管压坏了草坪。
我们说那你通知一下,我们不就给挪走了吗。
城管头头说早就通知了,我们领导问了一圈,都没人接到任何通知,我们就求通融一下,下午就给弄走,城管不答应。
这下我们也清楚了,这不就是抢吗,搞几台汽车吊了不起啊,谁他们干工程还没有几台机械啊。
领导让装载机、挖机、汽车吊全从工地开了出来,堵死了出口,今天谁要别想走了。
紧接着工人出动,来了大概有100多号工人,拿什么的都有,我们提前打过招呼,别动手,坐在路中间就行了。
城管一看不对,也叫了人,来个四个面包车,加之前来的一起大概有50个人,双方就对峙起来,互不相让,但是也都克制吗,没动手,就挤在一起相互推搡,互相骂。
我们这边也不想惹这些地头蛇,打电话报警,刚开始就来了1个警察,但带了枪跟警棍,腰里别的不知道是不是辣椒水,烟雾弹之类的东西。到了现场一看不对,感觉用对讲机请求支援。我很佩服那个警察,只身一人就站在两股势力中间,问明了情况后就开始劝,我们这边说人可以撤,东西必须放下,城管就不干,钢管必须带走,这就让谈判陷入死局,根本没得谈了。
警察开始劝城管依法办事,他们都脸别过去,不听你的。
警察又来找我们谈,让我们先把工人撤了,不要冲动,又去劝工人赶紧走,真动手打起来,无论是打死人还是被人打死,倒霉的都是工人自己。
可这时候哪个工人走了,以后肯定就不能在工地干下去了,他们要吃饭。
双方再次陷入僵局,城管不耐烦要发动汽车直接压过来,看你工人跑不跑,我们一听也火了,冲上去就要砸了驾驶室,又是一顿推搡。
当时大多数人都已经有了智能手机,都在拍视频,城管开始抢,就这样有了几个小规模的肢体接触,双方都拉偏架,狠踹对方不认怂,但都心里清楚,真要干起来,工人得死几个,城管一个都出不去,今天全都折里边。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大量的警车进场了,个个全副武装,跟电影演得差不多,但我一直期待的鸣枪示警没有发生,请了两边的主要领导去派出所喝茶,谁也没多说什么,去就去,谁怕谁,剩余的警力开始驱散工人跟城管,最终我们同意让路,但钢管留下,城管看本来就理亏,也就没坚持了,留了钢管,但放狠话要收拾我们。
最终还是餐桌上解决了问题,我们也找了很多人,费了很大劲,最终留下了钢管,但立即挪到工地堆料场并且恢复草地,其实哪有损坏什么狗屁草地,都是借口,上面长得都是杂草。
一个副经理的手机被抢,手被打伤,最终手机也没找回,城管说不知道,没拿,警察也没办法。
其余不多说了,影像资料也不放了,这件事连新闻都没有,纯当没有发生过。
过去很久了,我有时候想起来还觉得热血沸腾,这种与恶势力斗争的不屈不挠的快感。
扯了这么多,工程技术口要想玩的转,你得牢记以下口诀,这是我在年底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编得了方案,下的好交底。
管得住现场,做得好资料。
买得对材料,记得清流程。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扛得住压力,受得了批评。
敢爬支架抄标高,能下池底看渗漏。
钻进管道查防腐,力小不惧拧阀门。
风里来,雨里去,
测量仪器肩上扛,工程质量心中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