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卖资产李嘉诚却永远那么潇洒
【看中国2017年8月1日讯】7月最后一天,李嘉诚的和记电讯发布公告,以将近150亿港元现金的价格出售旗下和记环球电讯有限公司的全部权益,这是一家做固网电讯业务的公司。这次李嘉诚为了卖和记环球电讯,还采取了竞购,让多家公司组团出价,价高者得,而根据媒体报道,和记电讯的总市值才135.4亿港元,其中这次卖掉的和记环球电讯,总市值不过百亿左右,也就是说李嘉诚这次是高价50%卖掉了资产。
很多媒体都在解读,但重点放在了李嘉诚又跑了上面,说他出售香港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加仓欧洲市场,就在3天前,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长江基建联合发布公告说要收购德国能源,收购价格高达412亿港元。那么大家猜测,李嘉诚卖掉香港资产去投资欧洲,这不就是继续从中国撤资吗?
其实我们先不考虑撤资这个事,单看他卖资产的这个水平,其实就够我们学习很久的。同样是富豪,李嘉诚在这个时候卖掉和记环球电讯还能溢价50%,而王健林卖掉77个酒店,只卖了200亿人民币不到,被富力给砍掉了差不多一半的价格。所以高下立判,别看这几年李嘉诚的跟马云王健林他们比逐渐落伍了,但这个老超人的水平却一点都没有退步。富豪榜上的竞争,只是穷人看着热闹而已,对于人家根本就无所谓。早早的人家就开始卖掉北京上海,甚至香港的多个写字楼项目。基本都是卖了高价。李嘉诚是感觉到楼市要出问题了吗?这个不好说,但他一定知道,如今写字楼出租已经不赚钱了。租金收益率在下降。靠租房收钱,已经不如一把变现来的更实惠。至于未来房价还能不能涨,这个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在他的眼里,资产价格很重要,而流动性更重要。换句话说,普通人只关心现在能卖什么价,而他们则关心的是能不能卖的掉。所以对于李嘉诚来说,如果出售地产,一把能够收回20年的租金,那么这个地产项目就已经完成了使命,卖房之后价格再涨他也不眼红,因为房价后面这段涨幅的风险最大。老李经常说,钱是赚不完的,永远不要试图去赚最后一个铜板。人家吃鱼只吃中段,只赚属于自己的利润。在他们眼里,利润跟风险是有比例的。
熟悉李嘉诚的人都知道,这个老头都是在别人不看好的时候自己玩,在别人一致看好的时候撤离。1950年他做塑胶花起家,做了10年成了塑胶花大王,然后香港很多人都看到这个东西很赚钱,于是这个领域涌入了500多家公司,到1972年更是冲进来3300多家公司。香港每7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生产塑胶花的。1960年李嘉诚就不玩了塑胶花了,你们玩让给你们,他果断转行去盖楼。等于把塑胶花的后10年都让给了别人,结果就是赶上了石油危机,在香港做塑胶花的最后大部分都破产了。
70年代,中国要收回香港的传闻风生水起,逃港者众多。大家都没心情再搞地产开发,跟现在欧洲有一拼,你们都卖,李嘉诚就开始抄底了。那个时候李嘉诚囤积了大量土地和项目,李嘉诚当时的判断就是香港人多地少,别管有多少人逃离,香港回归中国怀抱,中国人也要到香港去,到时候人更多,地更少。所以肯定发财。所以他就拼命买买买。而且他买的楼不是赚差价,而是靠出租,用租金产生现金流。之后他买和黄和港灯也都是这个思路,都是现金流资产。价格涨跌都不要紧,关键是每年有钱可以收。这样香港最乱的那几十年,李嘉诚却稳如泰山。后来马云去请教李嘉诚,老超人就告诉他,做生意就是别管你做多少项目,你一定要有一个天塌下来都赚钱的项目,这个项目足以养活你的所有生意。这就是李嘉诚的智慧。
后来,香港确认回归,大陆和香港联系密切了,李嘉诚1993年就去北京拿地盖东方广场,然后他就不停地拿地,在大陆没什么人看好房地产的时候,他就拿了不少地,而他拿地后还不着急开发,就这么放着,有人统计2005年他拿了29个项目到2014年还有三分之二还没完工。李嘉诚相当于坐等土地升值,另外,也说明他的动作很慢。走的很稳。不像我们某些企业家一下铺个大摊子,然后风风火火几年,最后资金链断裂。李嘉诚的玩法就是慢工细活。不慌不忙。让外人看了都着急,但他却稳坐钓鱼台,2014年以后,李嘉诚基本就不在内地拿地了。他已经感觉到贵了。而相反他开始纷纷抛售物业项目。欧洲买一点,中国卖一点,这边卖出点钱,就都扔到欧洲去抄底。投到欧洲的还是水电煤气这些公用事业项目,还是现金流资产,每年都有收益可以拿。所以别人慌,他可一点都不慌。经过无数次危机,逃过无数次顶,他太清楚了。冬天来了,手里有粮才能心中不慌,这年头谁手里有钱谁是爷。如果你没钱了,你的资产再值钱,也没什么用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