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的巨冠翼龙化石代表甚么意义?
地球曾经历了大人,中人以及小人同在的时代。人们已熟知恐龙的存在,孰不知,那对那时五米高的大人来讲,如同中人,即象我们今天这样的人,看牛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了解了我们地球的历史,我们再看到如今新发现的巨鸟化石,恐怕也就不稀奇了。
巴西科学家发现怪异的有冠翼龙化石,它是一种有翅会飞的巨大爬虫,生存于一亿一千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在低飞掠过水面时,用它像剪刀般的尖嘴捉鱼,头上还顶着奇大无比的角质巨冠。
巴西Federal Univ.Rio de Janeiro国家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Alexander Kellner和Museum de Ciencias da Terra的Diogenes de Almeida Campos在Science上发表过去未知的一种翼龙。翼龙不是恐龙,是恐龙的亲戚。新发现的怪翼龙头顶有巨大的角质头冠,头冠尾部呈V字型,看来像巨大的矛头或刀刃。除开怪异头冠外,该化石可以让人们了解翼龙类动物的猎食方式。Kellner和Campos为此怪翼龙取拉丁学名为Thalassodromeus sethi,前半意思是“海上奔者”,后半则为古埃及代表邪恶紊乱的神祗Seth。这项发现极有价值,不仅它头上的巨冠令人称奇,它的觅食方式也值得深入研究。
Kellner说,生存在距今一亿一千万年前的这种翼龙头上的冠十分巨大,头部连头加冠全长1.42公尺,翼展近4.5公尺,身长约1.5公尺。“若不是看到化石,无法相信会有这样的动物。”Kellner说道:“你能想像这种长相的动物在水面上向你直冲而来的景象吗?那一定是地狱的景象。”柏林Humboldt Univ.自然博物馆的翼龙专家Dave Unwin就说道:“它真是个壮观的动物啊。”
Kellner说,怪翼龙可能在内陆咸水湖觅食,它用下额掠过水面,把可口的鱼虾一网打尽。凯尔纳表示,怪翼龙的颅骨除开冠部,线条流畅且窄小,下颚突出,略长于上颔,其长“喙”上半部及下颚的组成方式显示,两者组合坚强得像把剪刀。怪翼龙觅食之际,可能是飞掠内陆水味略咸的泻湖,下颚轻掠水面,准备咬住自己碰到的鱼类及介壳动物。要是现代人看到怪翼龙在水面掠巡,“定会觉得碰到鬼了”。
怪翼龙在外形上最引人注意的特征是它的巨冠又大又薄,尾端呈V字型,像矛或刀刃。它的冠占头部全长四分之三,在比例上是动物中最大的,除了另一种翼手龙之外。怪翼龙的冠部有沟状网络,Kellner认为那代表上头曾密布血管,怪翼龙借此来散热,调节体温。冠部另一种可能用途是飞行时的方向舵,追逐猎物时可以用来改变方向。
Univ.Portsmouth的David Martill认为翼龙生活的时期,巴西东北部盛产鱼类,许多小岛是理想的筑巢地点。如果怪翼龙的冠部是色彩艳丽的,那可能是用做吸引异性。
翼龙不是恐龙,虽然两者都是生存力极强的爬虫类,也都出现在约两亿两千五百万年前的三叠纪,直到六千五百万年前陨石或其他外星体冲撞地球,将它们毁灭。部分化石显示翼龙身上有羽毛。
翼龙是地球最早的飞行动物,比鸟类和蝙蝠早几百万年。怪翼龙生存在白垩纪中期,也是恐龙末期。
人类对翼龙所知不多,因其骨质较轻,不易成为化石。Kellner的新发现是根据1983年在巴西东北部出土的Santana组头骨化石,其他部分后来也陆续找到,使Kellner能推算他的翼展和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