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诗歌的要素与欣赏(图)

---浅论诗歌的创作与欣赏之一

 2017-07-18 0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樱花盛开
山水田园是写诗的最佳素材,图为日本静冈县挂川市樱花盛开的景色。(摄影:贯明/看中国)

常言道古代文人的雅趣是诗,琴,书,画。我在《京剧知识浅谈》中曾谈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朵奇葩,就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提到“唐诗是语言艺术。中国诗词早在春秋以前就诞生了,到唐朝进入极盛时期,于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与古体诗并存”。这是我在讲京剧形成的历史背景时,涉及到的,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诗的简单历史发展背景,其中也涉及到了诗的类别。这次行文,我专门浅谈诗。

什么是诗?《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一种文体,形式很多,多用韵,可以歌咏,朗诵”。《维基百科》解释说“诗,一般认为是一种内容与形式高度结合统一,并体现出美感,适宜吟咏的文字形式”。还说“诗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以语言作为基本创作”。有的典籍说“诗是文字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有人说“诗的广义的定义是一切艺术的统称”。还有人说“诗是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书写情思和美的艺术”。清代学者袁枚说“诗者,人之性情也”。就是说他认为诗是人内心的声音,是人的性情的表露。等等,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个人理解,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诗是一种形象的,精粹的,富有感情的语言。我这概括,包含了诗的三个要素,就是,语言,情感,和意象。我认为,一首好的诗歌,应当是这三个要素的最佳组合。

诗的体裁类别有多种说法,从诗歌形成的历史延续来看,主要类别可归纳为三类,即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

现代诗,就是现代人作的白话诗。不拘于格式韵律,形式自由,内容开放,多注重于情感,意象,不太讲究修辞,形象鲜明,概括性强。

古体诗最早见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形成的《诗经》,有风,雅,颂三种体裁。风即国风,是指古代不同的诸侯国从民间采集的诗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两种,大雅是周王朝国君的宫廷音乐歌词;小雅是指贵族私人喜宴场合的音乐歌词;颂是其他诸侯国的宫廷音乐歌词或宗庙祭祀音乐歌词,至今流传下来的有商颂,周颂,鲁颂。古体诗的特点是:不讲格律,字数和句数不限,诗句押韵不严格,不讲究平仄,不讲究对仗。

乐府诗产生于汉代,开始是配有音乐的歌词,有的叫“曲”,也有称“辞”,“歌”,“行”的。到唐朝时有人作乐府诗歌,已经不配乐了。隋唐以后就将新配乐的乐府诗歌称为“词”了。词发展到宋朝达到成熟和顶峰。在唐朝出现的“词”和之前的乐府诗歌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是指直接说事。比,是以彼比此,即比喻。如唐朝曹邺写的古体诗《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诗里的“君”是指老鼠。健儿是指镇守边疆的士兵。诗中将仓鼠之大与计量粮食的容器大斗做比喻,最后一句是诗的关键句,意思是问,是谁让官仓里的粮食天天送给大老鼠嘴里。这是首讽刺诗,大老鼠自然是讽刺贪官污吏。兴是先说别的事再转到正题的一种表现手法,也就是触景生情。如《诗经》里《国风・周南》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由关雎鸟联想到男女之间的恩爱。

《诗经》的国风里有很多优美的诗句,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歌词描绘的就是桃树林在春天桃花盛开的灿烂风景。中国成语中有句“投桃报李”名句,是教人知恩相报,别人给我桃子,我回报他李子。这句“投桃报李”成语,就是源于《诗经》里的《大雅・抑》,原文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又比如鼓励人们广开言路的成语,“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就是直接引用《诗经》。(见《周南・关睢・序》)。

有人说,中国最早的一首诗是尧舜时期的《击壤歌》,即“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为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这是描写三皇五帝时期的农民生活,此诗见于东汉时王充的《论衡》。也有人说《吴越春秋》记载的《弹歌》是最早的,我赞成。你看它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意思是说,砍伐竹子做弹弓,用泥丸做子弹,射出去打禽兽,以获得食物。这是描写原始社会人们的狩猎生活。由此看来后者较早。

《诗经》则是中国最早的古代诗歌集大成,共收录了三百多首古体诗,因此原来名字叫“诗三百”,真正使用《诗经》这个名称是始于南宋。孔子对《诗经》的评价非常高,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在《论语・阳货》篇,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研究《诗经》可以培养人的联想能力,能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远近伺服长辈和国君,以齐家治国。还可以认识许多动植物名称。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教学实践中,就已经把《诗三百》作为教材之一。

近体诗成熟于唐朝。体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长律诗,填词等。近体诗的特点是结构严谨,诗句字数有限,不但讲究押韵,而且讲究平仄,讲究对仗。

“打油诗”也是在唐朝兴起的。这是一种讽刺体裁的诗,唐朝在南阳有个叫张打油的秀才,他始创打油诗。他有首写雪景的诗,名叫《雪诗》,即“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的文字内容中没有一个“雪”字,但标题起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明朝有个解缙,曾作《春雨》打油诗,即“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这首诗就具有了讽刺意味,诗里的牛是指围观笑话他的人。打油诗不受平仄格律限制,只讲诗句押韵,流传至今,已经不限用于讽刺,也可用于叙事。

唐诗中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和句数规范,绝句诗限定四行成诗。五言诗即一行五个字。五绝句绝全诗共20个字。七言绝句即一行七个字,七言绝句全诗共28个字。绝句讲究平仄韵律,中间两行必须对仗。

律诗全诗共八行字,七言律诗,每行七个字,全诗56个字。五言律诗每行五个字,全诗40个字。律诗两行为一联,全诗共四联。律诗的韵律不用仄韵,只用平韵。律诗的每句字的平仄都有规定,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什么是平仄韵律哪?中国汉字发音,现代汉语汉字发声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汉语的诗韵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由此对比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入声了。(只有少数方言中还保留了入声发音)。在诗词中,平声字就是平声韵,在《诗词格律谱》中用一个“平”字代表,(包括现代汉字发阳平,阴平音的字)。那么发其他音韵的汉字,包括现代汉字的上声,去声和古汉语的入声都属于仄声韵,在《诗词格律谱》中用一个“仄”字代表。

上面讲了律诗用字有那么多规定,限制。古人做律诗,用韵有专门《韵书》可以查询。那么格律诗的平仄有何规律可循哪?有现代人总结了四条原则,笔者首见于“倚剑听雨楼”网,不妨抄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一、句中平仄相间

七律基本标准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律的标准句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二、联内平仄相对

即七言律诗的出句(第一句)和对句(第二句)中的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相反;五言律诗出句和对句中第二,四个字平仄相反。

三、联间平仄相粘

即相邻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相同。实际运用时,七律只需中间相邻两联句中的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相同即可。五律只需要中间两联句中的第二,四个字的平仄相同即可。

四、脚分明

诗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的称为韵脚,不押韵的称为白脚。脚分明就是韵脚与白脚平仄相反。即韵脚是平声,白脚是仄声。

诗歌从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诗歌按内容分,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送别诗,边塞诗,闺怨诗等。我比较喜欢写景诗和田园诗。自古以来写景诗佳作颇丰。一首好的写景诗是作者熟悉生活,擅于观察客观事物,擅于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是灵感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会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文学修养和艺术水平之高超。

笔者童年时期学的一首南北朝时的乐府诗,叫《敕勒歌》,七十几年过去了,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十分有趣。“敕(chi)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首古老的民歌,简直就是一幅动画。开始两句交代了风景地点在阴山下的敕勒大草原。“天似穹庐笼罩四野”是形象的告诉人们这广袤的草原在苍穹之下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乃是形容草原之美,兰色的天和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原野。最后一句画龙点睛“风吹草地见牛羊”。至此这幅美丽的画面“动”了,风吹过来,草低头之处,露出了藏在草丛中雪白的羊群和正在吃草的牛群。看这首民歌,读者就像站在阴山之巅向下由远至近观赏草原美景,人在天地之间,心胸豁然开朗,愉悦无比。

唐诗里有不少写景佳作,略举几例。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描绘了庐山香炉峰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日照香炉生紫烟”是说香炉峰瀑布溅起的水雾,在阳光照射下现出了美丽的彩虹。“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说从远处看,就像河流悬挂在悬崖上一样。最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乃画龙点睛之句,把瀑布的宏伟,声势,气魄,以及给人的视觉效果都写出来了。作者就像一个导游,把你带到了那飞流直下的瀑布附近,让你分享这大自然之伟大,之美妙。

唐朝诗人张继有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也是喜欢诗的人常吟的一首写景好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面一句“月落鸟啼霜满天”使我们得知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没有明月,只有投林的鸟叫声,诗人所乘的船已经停靠岸边。此诗标题里的“泊”字即停船靠岸之意。“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说作者还没睡觉,在看夜景,江边有枫树,渔船的灯火在树影间隙闪烁。最后两句是诗的高潮“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说作者停船的位置在姑苏城外的枫桥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阵阵,传到在泊船的作者耳中。这首诗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江边夜景图画。

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描绘的是另一番景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迹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简直是一幅静物写生画。你看,在大雪飞扬,鸟已归巢,人的踪迹已被漫天飞雪淹没的冬天,在江边有一个身披蓑衣的老渔翁仍然坐在江边的一个小船上垂钓。四句话就勾画出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

诗人杜甫的《登高》七言律诗,描绘的是一个悲凉的场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huai)。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诗的前半部分描绘的景象。你看,秋风萧瑟,落叶纷纷,鸟在江边来回飞翔,猿猴哀啼,江水滔滔。下面就转到了作者的意象和情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困苦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诗的前半部分我们已经感到了凄凉。前面的写景是为后边部分作者抒发感情做铺陈的。诗的后半部分,是写他风烛残年流落他乡艰苦困境的。你看生活的艰难困苦已经把作者折磨成一个白发苍苍,多病的老人,为了生存,他把酒也戒了。此时已经是晚秋,带着多病的身躯独自一人登高赏景。此诗把作者晚年的孤独感,把他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的苦苦挣扎,悲惨的晚年生活写的活灵活现。

(未完待续)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看中国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