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尚一专栏】中国银行业资金链断裂……(上)(图)

 2017-07-06 08: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看中国2017年7月6日讯】中国银行业资金链已大面积断裂,中国系统性危机从核心部分爆发,快速向全社会传导。银行业在垮塌前貌似坚若磐石,一旦开始垮塌则迅雷不及掩耳,银行业做为现代经济的中枢,其垮塌将直接快速引发经济和社会崩溃。

银行业垮塌分三个阶段:第一,大规模坏账。银行贷出的大量资金无法回收成为坏账,银行实质破产。第二,资金链断裂。坏账规模过大,银行回笼资金枯竭无法更多放贷,只能急剧紧缩放贷资金先维持自身费用和储户日常取款需求。第三,储户挤兑和银行关门。银行大规模坏账无法继续掩盖,从隐性实质破产变成现实倒闭。当前处于第二阶段。

中国银行业资金链已大面积断裂,中国系统性危机从核心部分爆发,快速向全社会传导。银行业在垮塌前貌似坚若磐石,一旦开始垮塌则迅雷不及掩耳,银行业做为现代经济的中枢,其垮塌将直接快速引发经济和社会崩溃。
中国的银行业资金链开始断裂。(图片来源:Pixabay)

坏账滋生的温床

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是坏账滋生的温床。人们总是对银行充满莫名的信心,赚点儿钱往哪里放呢,对自己不放心,对家人不放心,对小偷小摸更不放心,只有存银行才放心。这种放心因何而来?对银行的极大信任和极强信心。

人们不理解银行业危机。人们无视银行业的巨大风险,金融业人员甚至不相信银行会垮塌。银行业是资金中枢,也就是钱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银行没钱(资金链断裂)的状况非常罕见。说到银行挤兑和关门,人们觉得那只是写在书本里,尤其金融从业人员,把银行关门当做无稽之谈。

金融业的超级自信缘自三方面:第一,凯恩斯主义占据主流后,现代金融教科书主要成为谎言洗脑工具,过度夸大金融业的作用和力量,同时回避和淡化金融业危机的内容,以至于金融业人员藐视风险甚至对风险一无所知。第二,二战后,印钞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驱动力,金融业人员浸泡在泛滥的资金海洋中,切实感受到金融的巨大力量,他们难以想象资金匮乏的情形,更不认为资金链会断裂。所以一旦银行业资金链断裂,金融业人员的震惊通常超过清醒的外行。第三、最重要的,当银行业发生危机时各国政府往往全力救助。银行业倒闭和金融业崩溃会直接导致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崩溃,政府无法承受,所以总是全力解救银行业。既然如此,银行业就为所欲为。

金融业超级自信的态度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展露无遗。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已经开始显露,周边行业忧心忡忡,只有金融业信心十足。结果就是雷曼兄弟倒闭时,世界金融业目瞪口呆。第二天各银行紧急收缩信贷,银行业资金链大规模断裂,迅速传导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且迅速转化为经济危机。美国政府紧急操作,美联储疯狂印钞帮助银行连接起资金链。中国、欧洲、日本随之采取同样行动,疯狂印钞共同刺激世界经济。 

在中国,政府表面可以随意印钞给银行补充资金,银行业拥有充沛的资金补给。人们普遍抱着政府万能的信仰,既然政府可以无限印钞,只要敢印钞,银行就不可能关门,一切问题都有解。

1990年代中期起,中国银行业经历过资金链断裂、濒临关门的危机。朱镕基立下军令状保护共和国长子,在政策支持下,国企不仅实施工人大下岗,还从银行获得天量贷款。数年后,不仅国企没救活,还把银行拖下水。银行坏账堆积如山,资金链断裂,只能通过高息揽储(部分地区超过15%)获取资金来勉强维持银行不关门。

银行危机传导到社会,即为经济与社会危机。如果没有先前的疯狂信贷,银行即使卡紧贷款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有限,人们尚能正常生活。但在1990年代银行业危机期间,各地三角和多角债如一团乱麻,银行陷入坏账泥潭,无法实施正常信贷和支付功能。除了高息储户的钱被黑掉外,很多地区的正常储户取钱也受到极大限制,大额取钱困难重重。国企工人不是大下岗就是大欠薪,生活异常艰难。

创造出银行危机后再解决危机。朱修改银行法加强中央集权,实施政府推动下的无限印钞,全面推行血汗工厂经济,推动出口创汇。与此同时,体制还成立了掩盖坏账的资产管理公司、让一些金融重灾区的信用社倒闭以及吞掉高息储户资金(宣布高息账户作废,银行不仅不付息甚至不还本)等方式,银行业最终走出危机。这种自己创造危机进而解救危机的模式,是典型的中国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大大增强了民众对体制的信心。

21世纪银行业进入新一轮规模快速增长期。根据中国美元为锚的金融机制,随着出口创汇和外资进入中国,中国外管局可以增发相应的人民币给创汇者和外资在中国境内使用,同时中国额外印钞供体制消耗。在货币总量规模的快速增长环境下,1990年代积累的银行坏账所占比例越来越低,银行业表面进入黄金时代。银行业对社会的资金供应越来越充足,经济受到资金支持后也越来越火热。

2008年底4万亿号令发出后央行疯狂印钞,银行再次大规模放款。彼时中国出口急剧下降,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在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口号下,中国跟随美联储的脚步疯狂印钞,而且步子比美联储迈的更大。随着天量贷款的释放各领域得到充足的资金,尤其央企、地方国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很多之前从银行根本贷不到款的私企,也被惠及获得可观贷款。在银行贷款的支持下,神州到处风风火火进行建设和扩张。

民众对体制掌控银行解决银行危机的能力更有信心。2009年起中国替代美国成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虽然美国经济规模比中国大得多,但中国经济增长更快,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更大,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追捧。1990年代的银行危机甚至危及政权体制都挺了过来,现在中国经济实力如此雄厚,若银行业危机再现,完全可以复制过去的成功来扭转乾坤,轻而易举。

技术官僚阶层兴起使银行业的操控能力大大增强。1990年代中国金融系统人才匮乏,从上到下都盲人摸象,上层喊口号动员,中下层贯彻执行,既看不到过程,也无法预料结果。进入21世纪,香港、海归和本土金融人才大量涌入中国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银行业的操作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获得大幅提升。银行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共同作用下显得很强大,人们也因此坚信:有这样强大的技术官僚团队银行危机不会再现。

坏账是怎么出现的?

中国银行业经过朱的改造后实际成为美元的衍生系统。表面上银行业可以随意印刷人民币,根源上人民币以美元为锚,中国印钞的界限是外储规模。朱大力推动血汗工厂经济以及全力吸引外资,到2008年积累1.5万亿美元外储。随着美元外储不断增多,人民币按比例大量增发。2008次贷危机后世界看好中国经济,美联储印钞产生的廉价游资以万亿美元规模疯狂涌入中国。

2008年后中国经济模式从出口导向变成外资依赖,银行业整体转向。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出口急剧下滑,中国经济从血汗出口为主导转向内部经济。虽然出口创汇减少,但天量国际游资不断涌入支持外储急剧增加。在外储支持下,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变成40万亿人民币,印钞如洪水般涌向市场,国企、地方政府和私企都大跃进式扩张。只要美联储QE印钞廉价美元游资进入中国,央行即可大规模印钞支持银行业大规模放贷。

中国银行业甩包袱的能力和速度快速提升。美联储在2010年11月实施QE2后,沉寂近两年。2011下半年QE资金效用衰退,进入中国的美元游资大幅减少。根据与美元挂钩的原则,央行印钞开始卡紧。银行业资金链相当紧张不得不收紧放贷,但各级扩张正轰轰烈烈展开,资金需求量有增无减,这次银行业的取舍表现出操作技术的长足进步。1990年代银行数年大规模放贷,既无目标也无约束,最后被巨额呆坏账拖入关门边缘;2010年后央行与各商业银行认识到贷款和资金风险,及时刹车快速改变大水漫灌模式,卡紧一切可能增加银行呆坏账的风险放贷。

银行业的技术操作促使其他经济单位改变。银行业过度关注自身风险卡紧各类贷款,导致经济出现第一次困境。例如,卡死对铁公基的大规模放款,导致铁道部万里大停工,铁道部被迫改名“铁路总公司”,改为国企式资金操作,除要求银行放贷外还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资金合作,增加债券发放,引诱私企参与铁路建设,并且大规模拖欠供应商款项。另外,银行业意识到地方政府的风险,不再对地方政府大规模直接放贷,卡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直接导致各地房地产市场冷却,经济陷入危机。地方政府不得不积极开拓财源,启动债券、理财和高利贷的多种集资模式。同理,私企扩张缺钱之际寻求各种借贷方式续命。

2012年后银行业跟随美联储QE3再次大规模印钞和放贷。2012年中期,中国经济陷入危局的消息传遍全世界,欧美的大众广播电台对中国经济忧心忡忡。9月,美联储开启无底线超级印钞的QE3,大量美元再度涌入中国。中国央行跟随印钞,银行业定向放贷,支持各类铁公基和房地产的再度火爆。中国权贵和富人手中的资金更加充沛,到全世界采购各种奢侈品,显得中国经济风生水起。 

银行业的实操模式出现重大转变,高度强调资金安全性。美联储QE的不确定性导致银行资金紧张,迫使银行业转变重点,高度重视资金安全性。随着人民币货币总量M2超过100万亿,加上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支持人民币总量币值远超美国,成为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大货币。2008年末,中国M2为47万亿,增加1万亿美元的外储,等于基础货币6.8万亿人民币,按照5的乘数,即增加34万亿,货币总量增加四分之三左右。2012年末,中国M2增加到97万亿人民币,同样增加1万亿美元外储,等于基础货币6.2万亿人民币,按照5的乘数,即增加31万亿,货币总量增加不到三分之一。所以,即使美联储QE3后大量美元流入中国,对中国资金面的影响也日益减弱,资金紧张成为常态。显然,银行业操作模式改变,以卡紧信贷、强调资金安全性为主。

面对资金链紧张状况,银行业不断实施信贷剥离措施,将资金压力转嫁给民众。信贷剥离的措施看似金融创新,各种新名词和银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见识短浅急功近利的民众被各种新名词吸引,积极跟随银行的指导购买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对银行业来说,这是通过对民众销售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把风险转嫁给民众。主要的操作手段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私企实施全面的信贷剥离措施是银行业操作的优先目标。2008年后,不少私企获得大量贷款进行投资扩张。但是当投资变成产能后,面对的却是日益激烈的竞争、不断上升的成本、不断下降的销量、不断亏损的利润、越来越难以回收的应收款。一些银行密切监控私企的坏账风险迅速采取措施,不过银行业针对私企状况没有贸然采取行动,以免打草惊蛇。银行利用私企相互之间的熟人关系以及私企老板缺乏风险意识,推动私企相互担保,也就说通常说的联保。如果一家企业贷款出问题,银行可以追溯其他有钱的联保私企,从而保障自身的资金安全。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企无法偿还贷款,银行追溯关联担保企业,更多私企被拖垮。

第二,银行通过诱骗的手段对私企不断抽贷。欺骗式抽贷是指,私企贷款到期后银行假装继续贷款给私企,但需要私企先借过桥贷/高利贷,一旦私企借钱还给银行,银行便不再放贷,私企陷入高利贷漩涡。随着大量私企的银行贷款不断到期,银行欺骗式抽贷的方式日益普及。2013年中期某官媒发表文章提及,中国企业债务约65万亿元,占GDP的125%,比5年前上升近30%。文章说,“企业庞大债务酝酿的风险越来越高,成了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之后又一大经济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会导致中国经济全面衰败。因此,政府、银行及社会各界应对企业债务予以高度关注,除帮助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债务自我消化能力外,更应为企业减轻债务负担创造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这种文章实际是吹响号角,要求银行全面对企业卡紧资金。由于银行业无法完全卡死国企,只能对私企动刀,不仅完全对私企停贷更全面抽贷。中国私企老板普遍狭隘和短视,完全不关注此类信息的意义,直到陷入可怕的甚至致命的债务黑洞。

第三,银行大量推动金融创新规避自身风险。上述文章中提到影子银行并将其做为一个重大风险部分,但实际上在金融监管超级严厉的中国,连具有偿还能力的私人集资几亿都会被判死刑,影子银行根本不可能随便产生。影子银行的爆发成长,根本就是银行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风险转嫁给社会。例如,各种传销日益猖獗,2012年后各地高利贷疯狂生长和破裂,银行直接推销或欺骗储户购买不保本理财项目,泛亚和e租宝等大规模庞氏骗局,P2P等各种新的金融模式,都属于影子银行的一部分。影子银行不停发展和翻新,资金源源不断进入地方政府的口袋。庞氏骗局曝光后损失的只是民众,银行成功避过风险。另外保险公司也快速发展,替银行业担负风险投资功能。

第四,银行在多方面放贷硬指标下采取各种措施将风险转嫁到民众头上。银行做为体制的资金中枢,其首要任务是为国企和地方政府等大型体制机构输血,银行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是把各种资金负担转嫁到民众头上。贪婪又愚蠢的民众积极从银行手中接盘,自身放血支持银行业。同时民众又是一盘散沙,无法承载重大资金供应,所以要集体拉进圈套,人多力量大。泛亚和e租宝套取资金上千亿,很多投资人家庭遭受灭顶之灾,但对整个国家经济来说,千亿只是很小的数字,不到一个大型钢铁厂的负债额,更不用说铁道部负债4-5万亿。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运转尤其以铁公基、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都需要银行大规模融资贷款,而银行对这些猪队友责无旁贷。至于民众,自己钻的套自己哭着爬出来,就当对深信不疑的万能政府爱的奉献吧。

第五,银行积极推动理财产品销售,既吸引追求高利率的客户又转嫁风险。地方政府大量借贷后,银行认为地方政府负债过高而紧急叫停地方融资平台不再放贷,为解决地方政府的巨大资金需求,银行利用强大的渠道网络推广各种理财产品。根据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统计,“截止到2011年,全国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同比增长105%,其中普通类产品为18946款(包括55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122%;结构类产品为1322款,同比下降2%。发售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由去年的81家上升为今年的97家。飙升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一方面展示出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商业银行由于吃紧的资金压力变相的通过发售银行理财产品来揽储的窘境。相较翻番的普通类产品,结构类产品则是在数量激增的理财市场背景下显得相对冷清。”从这段话可以清楚看出,银行在资金紧缺时推动理财产品的动力。2012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金融蓝皮书)预计,“2012年全年的发售量将不低于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2011年时,共有94家商业银行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16万亿元。从2012年前三季度来看,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3858款,就已经远超2011年的发行总量。而2012年全年发行量有望比2011年增近30%”。

第六,金融系统为减轻硬指标负担,还试图推动大规模股权操作。股权操作主要通过两个渠道:A股市场和PPP项目(公私合营项目)。1、A股市场:2015年的A股大牛市,通过诱骗关注蝇头小利的民众加上巨额的外围杠杆资金支持,最初效果极好,很多地方政府和国企通过上市融资和股价高位减持获得丰厚收益,各地方政府和国企雄心勃勃的计划从股市融资数十万亿。如此一来,银行为国企和地方政府放贷输血的压力急剧缩减,银行运作将非常安全。可惜好景不常,A股突然暴跌引发社会震动,体制暴力救市,国家队动用数万亿操作其中银行业资金达万亿,大大增加银行业的资金压力,意味着A股市场操作目标的最终失败。2、PPP项目:体制支持地方政府和国企推动PPP项目,即以体制项目为主导吸引私人资金参与。PPP项目从2015年正式启动,到2017年初的规划规模突破10万亿,远景目标是超过100万亿。如果该目标实现,私企将为国企和地方政府提供大量资金,银行业也将很安全。同样遗憾的是,愚蠢的私企老板在过去几年多轮大洗牌中已基本被淘汰完毕,生存下来且持有较多现金的精明老板并不轻易上钩,这部分人还记得1950年代公私合营的历史,对体制本质也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即使公私合营披上PPP马甲闪亮登场,也没有多少老板上当,几乎所有PPP项目始终处于招商状态。银行业减轻资金压力的意图没能实现,只得继续给国企和地方政府放贷包括支持各种PPP项目。(待续)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供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靖晔 校对:文龙 来源:看中国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