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金《远征新地球》畅想(图)


生物圈二号(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看中国2017年6月30日讯】尽管这个星球上物欲横流已成为人生真谛,但总算还是有人在忧虑人类的未来。据报导,BBC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名叫《远征新地球》(Expedition New Earth),将在今年6月播放。在这部影片中,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将重申他的预言——在未来一百年内,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太空寻求新家。人们对这个“霍金预言”并不陌生。他早些年就宣称地球将在两百年内毁灭,人类延续的唯一希望就是移民外星球。面对核战、气候变化、小行星撞击、机器人等此起彼伏的威胁,去年11月霍金又说:“如果不逃离我们这个脆弱的星球,我不认为我们人类还能再存活千年。”

据披露,这部《远征新地球》将进一步阐释霍金的观点,为人类逃离“老地球”,移居“新地球”提供更强的说服力。霍金先生将谈到种种崭新的科技手段,如等离子体推进器、人类冬眠技术、人造生态系统等等。除了霍金,《远征新地球》里还将出现两位科学家。一位霍金的学生、物理学家,一位工程学教授。在影片中,他们三人将环游世界,共同探寻上述技术的可能性。BBC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这些旅程将让霍金的雄心壮志听起来并不像是梦幻——科学事实很接近我们之前所想象的科幻小说。”——而且,这次霍金要玩真的了——他将告诉我们‘人类如何去寻找新家'。”

我很尊敬霍金,他简直是人杰。但仍然不敢恭维他的这种“雄心壮志”。以他的智慧、学识和思维能力,我不敢说他疯了,那么就是我自己疯了。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请看看“生物圈二号”!

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生态环境文章,介绍“生物圈二号”的失败。生物圈二号(Biosphere 2)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人造的封闭的生态系统。占地1.3万平方米,主体大约有8层楼高,是一个密封的钢架结构玻璃建筑物。何以命名为“生物圈二号”?因为它模仿的原型是“生物圈一号”,即我们的家园——地球。地球生态系统正走向损坏、毁灭,那么,能否人造一个生态系统,以备将来逃离地球,移居新世界?于是,就有一位大富翁出资二亿美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设计、建造了这一组巨大的玻璃罩。其实,“生物圈二号”就是霍金的“新地球”。当然比“新地球”之规模和野心都小到不可比拟,但不幸失败了。

科学思维和技术创造来讲,这个实验系统全面周到,无可挑剔。里面有森林、草原、沼泽、海洋、沙漠,耕地和小村,当然都是微型的。其中有生命的,是将近4000种生物和4男4女共8名自愿者,都是科学家。1991年,8位自愿者像宇航员升空那样向我们这些地球居民挥手告别,门关上,系统封闭了。初期传出来的尽是好消息,比如农业系统,第一年生产的粮食接近自给自足,第二年超出8人所需1吨以上。志愿者们身体也不错,平均体重有轻微减轻,免疫系统增强,血压血脂降低。但是接下来就发现,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平衡难以控制,且情况逐渐恶化。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白天和夜晚、夏季和冬季之间差别很大。于是,多数脊椎动物开始死亡,传粉昆虫全数消失,蟑螂等害虫大量繁殖。随着氧气含量逐步降低,自愿者们开始呼吸困难、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形下,1993年1月从外界注入氧气,实验宣告失败。是有什么细节没考虑到吗?是的。初步的研究发现,问题出在玻璃帷幕上:玻璃阻挡了部分阳光,使得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超过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便逐渐减少。但奇怪的是,二氧化碳却没有因此而逐步增加。更深入的研究揭开了谜底:失踪的那些二氧化碳跟建筑物中的水泥起了化学作用,合成了碳酸钙。

该如何来评价“生物圈二号”和霍金的“新地球”呢?生态环境学派与科学技术学派可能截然相反。以我之浅见,这多半是人类之狂妄。从名字上说,都是企图以科学技术来取代我们独一无二的地球。生态平衡是一个伟大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神圣的概念。人类可能做到的,至多是尽力维护这种平衡,而不是去创造这种平衡。归根结底,人类不是上帝。在我看来,“生物圈二号”的设计有一个重大的漏洞,即这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没有一座小发电厂或哪怕极微型的化工厂。要知道,被模拟的地球生态系统是在无数的人造污染源中运行的。因此,这不过是一次回避了关键问题的实验。不过,如果换一种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生物圈二号”成功了:它成功地证明了人类、人类理性与科技万能的有限。

我想,霍金的“新地球”无非是“生物圈二号”的一个畅想型翻版。只是尺度差别太大,一个是被玻璃罩扣起来的“老地球”一隅,一个是完全未知的“新地球”。我很敬重霍金,但仍然认为这不过是空想、空谈。我并不反对空想空谈,霍金谈时间、空间、宇宙的那些话题就常常给我启发。但他要“远征新地球”的一番宏论却使人困惑。从技术上说,必须先在亚利桑那州的这个玻璃罩里实验成功,才可能把这个玻璃罩搬上月球、火星、木卫或银河系之外。从逻辑上讲,我希望将来移居到遥远的“生物圈X号”上的人类还是人类,而不是科幻片中的某种“异形”。我敢肯定,连“生物圈二号”都无法建成,未来在“新地球”上的“生物圈X号”一定是一个与当地条件相妥协的一个生态环境混合体,一定与“老地球”大相径庭。为适应“新地球”,霍金和他的遥远继承者们只能不断以种种新技术对人类自身加以改造,如“人工冬眠技术”、“芯片植入技术”等等。“新地球”是不是也有“新太阳”?“新太阳”或大或小,离“新地球”或近或远,都是致命的问题。难不倒的科学家们会说:一定需要太阳吗?在海洋深处,不是也存在不需要阳光而以硫磺为能源的生态系统吗?

我只能回答说:是这样。但那个“生物圈X号”生态系统已经不是我们人类所熟悉所热爱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那个人类,已经不再是我们现在所自我确认的、所眷念所热爱的人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郑义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